讨论到eMMC的发展历程必须要从介绍Flash的历史开始Flash分为两.DOC

讨论到eMMC的发展历程必须要从介绍Flash的历史开始Flash分为两.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讨论到eMMC的发展历程必须要从介绍Flash的历史开始Flash分为两

讨论到eMMC的发展历程,必须要从介绍Flash的历史开始 Flash分为两种规格:NOR?Flash和NAND?Flash,两者均为非易失性闪存模块。? 1988年,Intel首次发出NOR?flash技术,彻底改变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统天下的局面。NOR类似于DRAM,?以存储程序代码为主,可以让微处理器直接读取。因为读取速度较快,但晶片容量较低,所以多应用在通讯产品中,如手机。? 1989年,东芝公司发表NAND?flash结构,强调降低每比特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并且像磁盘一样可以通过接口轻松升级。因为NAND?flash的晶片容量相对于NOR大,更像硬盘,写入与清除资料的速度远快于NOR,所以当时多应用在小型机以储存资料为主。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各种存储设备上,?可存储代码和资料。 NAND?Flash的存储单元发展:从?SLC,?MLC到TLC,超越摩尔定律 SLC=Single-Level?Cell,?即1bit/cell,读写速度快,寿命长,价格是MLC三倍以上,约10万次读写寿命。 MLC=Multi-Level?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月3000-10000次读写寿命。 TLC=Triple-Level?Cell,? 即3bit/cell,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次读写寿命,技术在逐渐成长中。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而NAND?Flash行业的摩尔定律周期则只有12个月。 NAND?Flash的存储单元从最初的SLC(?Single?Layer?Cell),?到2003年开始兴起MLC?(Multi-Layer?Cell),?发展至今,SLC已经淡出主流市场,主流存储单元正在从MLC向TLC(Triple?Layer?Cell)迈进。纳米制程工艺和存储单元的发展,使得同样大小的芯片有更高密度和更多的存储单元,Flash得以在容量迅速增加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单位存储容量的成本。 但其弊端也轻易显现,从原来的1bit/cell发展到后来3bit/cell,?计算更为复杂,出错率不免更高,读写次数和寿命也会更短。在这种情况下现有MLC?和?TLC?Flash?都需要搭配一颗高性能的控制芯片来提供EDC和ECC、平均擦写等Flash管理。 随着近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在全球热潮来袭,嵌入式存储eMMC即营运而生 iphone,iPAD带动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行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对存储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播放、高清摄像,GPS,各色各样的应用以及外观轻薄小巧的发展趋势,要求存储硬件拥有高容量、高稳定性和高读写速度的同时,需要存储芯片在主板中占有更小的空间。然而NAND?Flash?随着纳米制程和存储技术的主流趋势发展,性能却在不断下降。可擦写寿命短,出错概率高,读写速度慢,稳定性差。嵌入式存储芯片eMMC就可以弥补这个市场需求和NAND?Flash发展的缺口。 eMMC?(?Embedded?Multi?Media?Card)?采用统一的MMC标准接口,?把高密度NAND?Flash以及MMC?Controller封装在一颗BGA芯片中。针对Flash的特性,产品内部已经包含了Flash管理技术,包括错误探测和纠正,flash平均擦写,坏块管理,掉电保护等技术。用户无需担心产品内部flash晶圆制程和工艺的变化。同时eMMC单颗芯片为主板内部节省更多的空间。 之前市场上流通的eMMC产品均出自国外的厂商闪迪、三星、东芝。而大陆厂商泰胜微科技今年第一个在国内推出了自有品牌BIWIN的eMMC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和封装测试,并将其产品命名为qNAND,已于年中推向了市场。泰胜微科技专注于嵌入式存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拥有11年Flash的行业经验,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12寸晶圆封装测试工厂的民营企业。根据最新的测试结果,BIWIN的品牌eMMC——qNAND在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上大幅优于同类产品。作为后来者,泰胜微的表现很值得期待。 BIWIN品牌eMMC—qNAND??正面图 BIWIN品牌eMMC—qNAND背面图 eMMC的未来? eMMC规格的标准逐渐从eMMC4.3世代发展到eMMC4.4世代,eMMC4.5即将问世。就目前JEDEC的规划方向来看,eMMC下一个世代将会由UFS(Universal?Flash?Storage)规格接棒。我们将UFS视为一种衔接eMMC?4.5版后的N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