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8万吨NH3年氨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8万氨合成工艺设计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 1.1概述 2 1.2氨的性质 2 1.2.1氨的物理性质 2 1.2.2氨的化学性质 3 1.3原料气来源 3 1.4研究状况 4 1.4.1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4 1.4.2合成氨工业的现状 5 1.4.3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 5 第二章 流程方案的确定 6 2.1生产原理 6 2.2各生产方法及特点 6 2.3工艺流程的选择 7 2.4合成塔进口气的组成 9 第三章 工艺流程简述 11 第四章 工艺计算 12 4.1物料衡算 12 4.1.1计算依据 12 4.1.2计算物料点流程 13 4.1.3物料计算 13 4.1.3.1合成塔入口气组分 13 4.1.3.2合成塔出口气组分 14 4.1.3.3合成率 14 4.1.3.4氨分离器气液平衡计算 15 4.1.3.5冷交换器气液平衡计算 16 4.1.3.6液氨贮槽气液平衡计算 17 4.1.3.7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19 4.1.3.8合成系统物料计算 21 4.1.3.9合成塔物料计算 22 4.1.3.10水冷器物料计算 23 4.1.3.11氨分离器物料计算 23 4.1.3.12冷交换器物料计算 24 4.1.3.13氨冷器物料计算 25 4.1.3.14冷交换器物料计算 27 4.1.3.15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28 4.1.3.16物料计算汇总 30 4.2 热量衡算 33 4.2.1冷交换器热量计算 33 4.2.2氨冷器热量计算 37 4.2.3循环机热量计算 39 4.2.4合成塔热量计算 41 4.2.5废热锅炉热量计算 44 4.2.6热交换器热量计算 46 4.2.7水冷器热量计算 47 4.2.8氨分离器热量计算 49 第五章 主要设备计算 50 5.1合成塔催化剂层设计 50 5.1.1基本数据 50 5.1.2分段计算 50 5.2废热锅炉设备工艺计算 54 5.2.1计算条件 55 5.2.2管内给热系数a计算 55 5.2.3管外给热系数ai计算 58 5.2.4总传质系数K计算 58 5.2.5平均传热温差计算 58 5.2.6传热面积 58 5.3氨冷器设备工艺计算 59 5.3.1计算条件 59 5.3.2管内给热系数a0 59 5.3.3管外给热系数ai计算 62 5.3.4总传质系数K计算 62 5.3.5平均传热温差计算 62 5.3.6传热面积 62 第六章 安全备忘录 64 第七章 技术风险备忘录 67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 68 8.1废水的产生及污染 68 8.2 治理原则 69 第九章 设计总结 71 参考文献 72 致 谢 73 前 言 第一章 1.1概述 氨是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1.2氨的性质 1.2.1氨的物理性质 氨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比空气轻,具有刺激性臭味,能刺激人体感官粘膜空气中,含氨大于0.01%时即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 气态氨易溶于水,成为氨水,氨水呈弱碱性。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大而降低。氨水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氨水中的氨极易挥发。 常压下气态氨需冷却到33.35 ℃(沸点)才能液化。而在常温下需加压到0.87无色液体,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1.2.2氨的化学性质 ⑴ 氨与氧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氮的氧化物,并能进一步与水作用,制得硝酸: 4NH3+5O2 4NO+6H2O ⑵ 氨与酸或酐反应生成盐类,是制造氮肥的基本反应: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O3= NH4NO3 NH3+HCl= NH4Cl NH3+H3PO4 =NH4H2PO4 ⑶ 氨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铵,进一步脱水成为尿素: 2NH3+CO2 =NH4COONH2 NH4COONH2=CO (NH2)2+H2O ⑷ 氨与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碳酸氢铵: NH3+CO2+H2O=NH4HCO3 氨可与盐生成各种络合,CuCl2?6NH3、CuSO4?4NH3。 氨与空气(或氧)的混合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发生剧烈的氧化作用而爆炸.在常温常压下,氨与空气爆炸界限为非作15%~28%(NH3)。100℃0.1 MPa下,爆炸界限为14.5%~29.5%(NH3)。 1.3原料气来源 原料气主要有两部分:氮气、氢气。 氮气主要是从空气中提取。氢气是从半水煤气中提取的,以煤为原料,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水蒸气或富养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及甲烷等混合气体的过程。在气化过程中所使用的空气、水蒸气或富养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等称为汽化剂。这种生成的混合气称为煤气。 煤气的成分取决于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