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药对组成方式中七情和合之举隅
中医中药 2009年3月第16卷第6期
伤《寒论》药对组成方式中七情和合之举隅
邢袁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伤寒论;药对;七情
中【图分类号】R2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74-02
东汉 ·张仲景 ,著 《伤寒杂病论》,书中共使用药物 87种 , 的疗效。如大承气汤 中芒硝配大黄 ,大黄为清热泻火 ,泻热通
载方 113首 。其方概括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常用方剂,被后世医 肠的主药.芒硝润燥通便 ,增强大黄峻下热结 ,排除燥屎的作
家称为 “医方之祖”。仲景方之所以被誉为方剂之鼻祖,是因为 用 ,共治热结便秘7[1。
其组方配伍思路独特。用药要点别出心裁 ,为后人组方用药奠 3相畏配对
定了理论基础与应用思路[11。目前研究其药物配伍特点,对于 用一种药物去抑制、缓和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 ,
提高中医药科研质量、指导I临床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田。 且能加强疗效。如十枣汤 中逐水的甘遂配以大枣,不但缓解
“药对 ”即为双味中药的配伍应用 .在治疗上使其增强药 甘遂对 胃肠道的毒性刺激 ,且能扶助正气 ,使祛邪而不伤正。
力,减少副作用.产生不同效应与反应.即本草所谓 “当用相须 4相反配对
相使者 良”。这是配伍方法的精髓,亦是药物组成方剂的核心, 两种性味相反或效用相背的药物配对。由于药物的性
因而研究药对在临床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131。伤《寒杂病论》开 能 、效用相反 ,起到了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并能产生
药对配伍使用之先河 ,运用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药对,据统计达 新的疗效而不发生拮抗。如小承气汤中之大黄与厚朴的配伍 ,
147对之多4[1。而 伤《寒论》中组方缜密,其药味不多,但配伍极 大黄苦寒 ,攻积导滞 ;厚朴苦温,行气消满 ,两者配伍 ,可使泻
其严谨 。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根据药性、体质、病情等因素 ,进 下作用明显增强8[1。而在相反药对中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
行合理的配伍 。其 中所选的药物 ,既分工明确 ,又协同配合 , 4.1寒热配对
常常是散收相合闱4柔相济,寒温同用 ,补泻兼施 ,辛甘酸苦复 两种对药相配合,一寒一热 .寒热并用 ,达到兼顾治疗寒
法 ,避免了几味药简单相加或单一药性药物的堆砌。每一张经 热病证的功效 。寒热对药是根据 阴阳对立关系和阴阳对立病
方都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这种有机整体 中的药物不能随意 机理论提出的.一般适用于寒热错杂病变 ,或为反佐之用19]。
更改 。否则就会变换原来的方义及其主治病证。徐灵胎所言 “非 如半夏泻心汤中黄连配干姜。治心下痞满疼痛。黄连苦寒 ,清
此药不能成此方”.正是对经方配伍严谨的极好说明嘲。 热燥湿 ,泻火解毒 ,清 tb除烦 ;干姜辛热 ,温中散寒 ,回阳通
秦汉时期 的 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 “七情”理论 ,成为 脉 ,温肺化痰。黄连苦寒降泄为主 ,干姜以辛散温通为主,二
药对理论形成的基础。历代医家中,仲景颇得药对使用之心 药相合 ,辛开苦 降,一温一寒 ,除寒积清郁热 ,止呕逆 ,制泛
得 ,此篇针对 伤《寒论》中药对的组成方式中之 以七情和合为 酸 ,和 胃泻痞开结。用于寒热错杂,气机不畅 ,以治胃脘疼痛 ,
主组成的药对 .综合文献分析归纳后略举如下: 呕吐吞酸。嘈杂嗳气等证 【。 ·
1相须配对 4.1.1温卫阳泻热痞 如附子泻心汤。方用大黄、黄连 、黄芩之
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明显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