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主讲人:
陈进超
办公室:地球物理学院5222
电 话
E-mail:cjc009@
第3章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 electrical prospecting)
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的变化与分布,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
应用领域:
研究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也可以研究局部地质异常体。在石油勘探中主要用于探查与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关的各种地质构造,如沉积盆地的基底起伏,盖层内部的构造形态,盐丘、侵入体等局部地质现象,也可以直接研究油气藏。
第3章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特点:三多、两广
可利用的物性参数多:
导电性(ρ 或 σ );
电化学活动性(η);
介电性(ε);
导磁性(μ)。
可利用的利用场源多:
人工场源:直流(稳定)电场和交流(交变)电场;
天然场源
第3章 电法勘探
方法种类多:
自然电场法;
电阻率法;
充电法;
激发极化法;
大地电磁法;
低频电磁法;
甚低频法;
电磁波法;
大地电磁法(MT);
音频大地电磁法(AMT);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传导类电法勘探
(直流电法)
研究稳定电流场
感应类电法勘探
(交流电法)
研究交变电流场
瞬变电磁法(TEM);
时频电磁法(TFEM);
探地雷达法(GPR);
时间域激电法(TDIP);
频谱激电法(SIP或CR)
各种常见电法方法的英文注解:
时间域激电法(TDIP):Time Domain Induced Polarization
频谱激电法(SIP):Spectra Induced Polarization;
复电阻率法(CR): Complex Resistivity;
大地电磁法(MT):Magnetotelluric;
音频大地电磁法(AMT):Audio Magnetotelluric;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瞬变电磁法(TEM):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时频电磁法(TFEM):time-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探地雷达法(GP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第3章 电法勘探
第3章 电法勘探
应用空间广:
航空电(磁)法;
地面电(磁)法;
海洋电(磁)法;
井中电(磁)法。
应用范围广:
金属和非金属勘探;
油气勘探;
地质填图;
水文地质;
深部构造(地壳、上地幔)研究,等。
本章的主要内容
§3.1 自然电场法
§3.2 电阻率法
§3.3 充电法
§3.4 激发极化法
§3.5 电磁法
内容提要
§3.1.1 自然电场法概述
§3.1.2 自然电场的成因
§3.1.3 野外工作方法及仪器
§3.1.4 自然电场法的应用实例
§3.1 自然电场法
自然电场: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地下的天然电流场,简称自然电场。
表现:无需人工向地下供电,通过一定的装置可以观测到地面两点之间有一定大小的电位差,这表明自然电场的存在。
自然电场法:通过研究自然电场在地面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实际测量中是测电位差实现的,又称自然电位法。
两类自然电场:
区域性分布、不稳定的、背景电场,可正可负,幅度100mv以下,与地壳表层构造有关;
局部性分布、稳定电场、几乎全部为负值,幅度十几只上千毫伏,与地下金属矿、非金属矿或地下水运动有关。
§3.1.1 自然电场法概述
双电层形成过程:当电子导体与溶液接触时,金属上的负电荷吸引溶液中的正离子,使之分布于界面附近,形成双电层。
外电场的形成:
若导体和溶液都是均匀的,则双电层不产生外电场。
当导体或溶液不均匀时,双电层呈不均匀分布,产生极化,并在导体内、外产生电场,引起自然电流。
§3.1.2 自然电场的成因
成因一:电子导体与围岩溶液间的电化学作用
导体与水溶液间的电化学作用示意图
§3.1.2 自然电场的成因
导电矿体与围岩相关的电场形成:
条件:潜水面附近有良导体。
形成过程:
潜水面上方的氧化环境,氧化剂俘获电子,使导体内部上端显示正电;
潜水面下方的还原环境,还原剂释放电子,使导体内部下端显负电;
良导体处于极化状态(自然极化状态),其表面双电层不均匀分布,形成自然电场。
成因一:电子导体与围岩溶液间的电化学作用
地表面
成因二:岩石中地下水运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J502-2内装修-室内吊顶.pdf VIP
- 全球及中国白蚁防治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8版.docx
- 2025年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理论知识题库判断题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基本技术标准》的解读(血液部分).pptx
- 2024年山西临汾尧都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docx VIP
- 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 VIP
- 颈椎间盘突出护理.pptx VIP
- 线性代数英文课件:ch5-4(not necessary).ppt VIP
- 《SJT11223-2000-铜包铝线》.pdf VIP
- 民乐介绍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