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课件
弥漫大B细胞淋巴诊治指南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血液科
陈坤红
简介
近年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基础研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DLBC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参考ESMO DLBCL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此指南。
DLBCL的统计学
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约占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我国2011年一项由24个中心联合进行、共收集10002例病例样本的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DLBCL占所有NHL的45.8%,占所有淋巴瘤的40.1%。
目录
1、DLBCL的定义
2、 DLBC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3、 DLBCL的治疗推荐
DLBCL的定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侵袭性大B淋巴细胞肿瘤,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核与正常组织细胞核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核,细胞体积不小于正常淋巴细胞的两倍。
DLBCL的临床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50-70岁,男性 稍多见于女性
淋巴结肿大
40%的患者病变位于结外,包括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和各种脏器
多为临床III-IV期
DLBCL
WHO的2008年分类中,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将DLBCL分为:
中心母细胞型
免疫母细胞型
间变型
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2008 WHO将DLBCL分为三大类型
DLBCL亚型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DLBCL
原发性CNS DLBCL
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
EBV阳性老年DLBCL
其他DLBCL
原发性纵隔(胸腺) DLBCL
伴慢性炎症的DLBCL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ALK阳性DLBCL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起自HHV-8相关多中型Castleman病的DLBCL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DLBCL ,NOS
常见形态学变型
免疫母细胞性
中心母细胞性
变异性
罕见形态变异型
分子学亚群
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
活化B细胞样(ABC)
免疫组化亚群
CD5+ DLBCL
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
两种交界性(灰区)淋巴瘤:
有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中间特点的B细胞淋巴瘤
有DLBCL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的B细胞淋巴瘤
2008 WHO分类凸显四大特点
不同类型的DLBCL在细胞起源、遗传学及临床上均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能被病理医生识别,而且与临床预后相关。
分子学或免疫组化亚型与预后相关:GCB亚型的预后好于非GCB。
表明病毒、慢性炎症及免疫功能异常参与了DLBCL的发生。
列出两种交界性淋巴瘤,有助于病理和临床医生进一步研究。
目录
DLBCL简要介绍
DLBCL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DLBCL的治疗推荐
DLBCL的发生
干细胞
前B细胞
B1细胞
活化的淋巴样母细胞
免疫母细胞
浆细胞
边缘带细胞
生发中心
淋巴结
抗原刺激
滤泡母细胞
中心母细胞
中心细胞
生发中心DLBCL
非生发中心DLBCL
生发中心和非生发中心DLBCL的基因谱系
生发中心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童贞细胞”
DLBCL的病理诊断
典型的免疫表型:
泛B细胞表型:CD45+、CD20+、PAX5+、CD3-
生发中心型DLBCL:CD10+或BCL-6+,IRF4/MUM1-
非生发中心型DLBCL:CD10-、IRF4/MUM1+;或BCL-6-、IRF4/MUM1-
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初次诊断推荐切除或部分切除活检
粗针或细针穿刺活检仅限于无法进行切除活检时,且需要联合其他辅助技术,如免疫组化、流式细胞计数、PCR技术等
应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的指导意义逐渐被重视
DLBCL的分期
Ann Arbor/Cotswords分期系统
I期
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 (I)
侵犯单个结外部位 (IE)
II期
侵犯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区域,但均在膈肌的同侧 (II),可伴有同侧的局限性结外器官侵犯 (IIE)
III期
膈肌上下淋巴结区域均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