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华沙保卫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20华沙保卫战

1920华沙保卫战 战争简介   苏波战争,指1920年4—10月苏维埃俄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苏波战争是由波兰白军首先挑起。1920年4月25日,波兰白军在协约国的怂恿下,多次拒绝了苏俄政府关于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争端的建议,对苏俄发动了进攻。同年5月8日,波军占领乌克兰首府基辅。苏联红军奋起反击,于6月中旬收复了基辅,并越过边界向华沙推进。这时波兰和协约国感到大事不妙。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照会苏俄政府,建议俄波媾和,但遭到苏俄拒绝。7月17日,苏联红军继续向华沙进攻。8月20日,英国政府又向苏俄发出最后通牒。但最后通牒并未阻止苏俄进军,反而引起英国公众对政府的愤怒。于是英国不得不劝波兰接受苏俄的停战条件,同意和谈。但这时军事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红军高级指挥员之间对于主攻方向判断出现意见分歧,红军在华沙战役中受到重大挫折,波军转守为攻。1920年10月12日,苏波两国在里加签订停战协定,并缔结了预备和约。和约规定,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划归波兰,缔约双方彼此尊重国家主权,并保证不支持任何针对另一方的敌对行动。 战争原因   在历史上,两国一直存在矛盾。俄国未建立之前,波兰作为当时的强国,在1609-1615年多次进攻俄国。在俄罗斯正式建立后,俄国逐渐开始占据上风。1648-1654年,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开始了反对波兰的斗争,俄罗斯乘机予以支持并经过1654-1657年的战争获得了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随后,俄国3次瓜分波兰。到了一战前夕,波兰实际变成俄国的属国。 战争经过 波兰进攻   当苏俄进行国内战争之际,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希望乘此大好时机重建大波兰-即包括由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组成的联邦。1919年4 月,毕苏斯基率领波军对苏俄发动了突然进攻。虽然苏军成立了西方面军与之对抗,但由于国内战线形式危机,白俄武装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东西对进,能用于抵御波兰人的力量极为有限,致使波军在入侵初期长驱直入,获得极大的成功。4 月底波军占领了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5 月间毕苏斯基率5 万军队一路奋战通过加利西亚,7 月17日波军抵达兹布鲁奇河,8 月10日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陷落。1920年5 月7 日,乌克兰首府基辅陷落。但由于此时波军战线已长达1000千米,后勤补给日益困难,已成了强弩之末。而此时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已消灭了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白军武装,得以腾出手来回击波兰侵略军。5 月20日苏军完成战略反攻准备。 战争不可避免。 苏联反攻   当时,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任红军最高指挥部—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负责前敌总指挥。其兵力编为:西方面军由第3 、第4 、第15、第16集团军和盖汗将军指挥的第3 骑兵军组成,方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西南方面军下辖第12、第14两个集团军和布琼尼率领的骑兵第1 集团军,司令员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苏军指挥部的战役目的是彻底消灭入侵波军,并攻占华沙。计划规定,以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两个集团的兵力,密切协同,对华沙实施向心突击。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担任主攻,沿普里皮亚特河的北侧直扑华沙,而西南方面军在河南侧,配合西方面军行动。与西方面军对峙的是波军第1 、第4 集团军,与西南方面军抗衡的是波军第2 、第3 和第6 三个集团军。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苏军约13万人,而波军有17万人左右。(西方面军作战部队88952人,当面波军74850人;西南方面军42877人,当面波军97360人) 从1920年5月下旬到7月上旬,这两路红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收复乌克兰,基本歼灭波军第3集团军并推进到波兰边境。在南路红军中,有一支骑兵军令波兰军人闻风丧胆,他们从克里半亚半岛北部跃进一千公里,攻克乌克兰首府基辅,再突入三百公里,其军长和政委分别是后来也成为苏联元帅的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这支部队的主要成员就是赫赫有名的哥萨克。(参见伊萨克·巴别尔的经历和他的红色骑兵军) 战争目标 保卫祖国   此时,苏俄政府本可以利用有利形势获得对己方较有利边界线且与波兰缔结和约。然而,准备利用红军高昂士气和当时优势帮助波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见占了上风。对于这场战争,当时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坚决反对,认为成功有赖于支持红军的波兰工人的武装起义,但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前提条件。 输出革命   不过当时占上风的人认为如果不向其他国家输出马克思主义,革命是难以生存下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欧洲政治局势不稳定导致了短命的萨克森“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欧其他地方的革命活动显示输出革命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对于他们而言,德国是关键,因为他被视为欧洲中心。按照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上校的理解:“一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