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经赏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月诗经赏析

七月诗经赏析 篇一:《诗经》之《七月》主题赏析 《七月》主题之我见 1003 071019034 严荣 《七月》出自《诗经》《豳风》,是《豳风》中的第一首也是最长的一首诗,关于《七月》农家苦或是农家乐的主题,一直未有定论. 《七月》以时序的更替为主线交代了农奴一年到头的农作景象,朱熹曾说“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是瞽曚朝夕讽诵以教之。”在我看来我比较能认同这句话的一半,《七月》的确以讽诵之法讲稼穑之艰难,但我觉得更像是以该种手法向农奴们传授生产知识,劝督劳动,让农奴更易记住什么时令做什么事,从而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七月》对一年十二个月份的分工描述清晰细致,在此便不再赘述,首先,让我们先从三月走进农奴们的生活。三月,春风迟迟,仓庚有鸣,爰求柔桑,采蘩祁祁,画面温暖喜人,俨然一副幸勤劳作的画卷,没有所谓奴隶制的残酷剥削,农奴们的生活在此呈现的是一片安逸祥和。若反之,想描述一个被压迫被奴役的凄惨生活,则更应侧重春日冗长,劳作辛苦,盼太阳早些下山,好结束这一天的工作,在诗经里面可以用多种手法来表现,比如反讽,暗喻等等,而这里是直接的描述农奴们简单的生活。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古时女子婚嫁,未作于夫家时,享有完全的人生与财产自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婆家的客人,而一旦坐于婆家,便要开始一生漫长的无偿劳作生涯,如《氓》中的女主人公“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此可见一个女人结了婚以后,便不再享有未婚时的人生及财产自由,古时便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俗语,古代已婚的女子注定要在无尽繁重的家庭琐事中消耗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自古“红颜易逝”女心伤悲,也许也在害怕那必将到来的一天,害怕自己一旦走入那道门便开始红颜易逝,青春难再的哀叹,还伴随着身份地位的极大落差。 第三段讲述蚕月里喂蚕养蚕,纺布制衣,开始为冬穿的寒衣做准备,同时也和了第一段中“无衣无褐,何以卒年”的疑问,在文中,我把“无衣无褐,何以卒年”看做第一个关系到《七月》主题的疑问,它的答案就在第三段及第四段,我不认为断章取义将其理解为反问句是理解《七月》主题的可取之法,第四段讲到收稻,狩猎,还涉及他们的集会,一起商讨打猎武功的活动,有劳作有休闲,在狩取野兽后,大的野兽供给给农奴主,小的农奴自留,有人在此看到了奴隶制度对农奴的剥削压迫,这种看法是片面乃至错误的,农奴的狩猎工具都是农奴主发给他们的,在当时,由于农奴与农奴主身份地位的悬殊,如此条件下要求平等分配甚至完全的平均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此处也有一个伏笔,即农奴也是享有野兽的,从而暗示我们他们是有条件拥有褐的,有衣有褐,何以不卒年?身为农奴主的下人,和农奴主谈绝对的平等本就是天方夜谭。此外就算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完全平等无剥削,既然如此,就别拿所谓的人权平等去给三千年前的人民当精神的枷锁了。 第五段,通过对动物的描写,生动刻画了天气渐凉的过程,“无寒字而绝寒气逼人”,此时,农奴们要“穹室熏鼠,塞向瑾户”来度过新年,古时生存条件本来就有限,若有人以此短短两句就认为农奴生活凄惨悲凉就错了。在第七段我们可以看到过年时就连农奴主家的房屋也要进行紧张的修理工程才能度新年,况且老鼠在寻常百姓家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我认为这里的“嗟我妇子,入此室处”更像表达的是农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非对现实生活的控诉及对农奴主的怨恨。 文中第六段讲到农奴一年所食的食物有郁,薁,魁,菽,枣,稻,酒,瓜,壶,苴,荼等,除少数如荼等是野菜,其余都是好的,而像葵,在唐宋时仍是一般人家的常用蔬菜,至于作为节令时鲜的蔬菜,如春天的荠菜,夏天的苦菜,即使在解放前,也是地主们常吃的菜,而不能以古观今,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极少有机会接触这些野菜,而觉得 对农奴来说食野菜是一种剥削,若如此说来,现代社会有高楼大厦,电脑空调,古时未用上这些这些现代文明产物的人们岂不都成了没见识的乡巴佬? 第七段讲了农奴筑场圃,纳禾稼,收禾麻,菽麦的农事活动,这些都是接近新年紧张而忙碌的准备活动,不能说明农奴的生活时受压迫的,下半节会提到“昼尔于茂,宵尔索陶,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瞧,这就是高高在上的农奴主,过年了他们的房屋也要经过修理才能过年,哪里有一点极度压榨剥削所显露出来的养尊处优,金碧辉煌呢? 《七月》最后一段是年尾时的祭祀活动,这是人们“献羔祭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一片和谐喜闹的景象,更让我感觉意外的是“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农奴们可以在逢过年时登上公堂。这里显示的是齐聚公堂吃喝的情景,同时祝福农奴万寿无疆,而农奴主显然是接受来自他们的祝福的,这是一种处于同一台阶上面传递祝福的画面。以这样一幅和气温馨热闹的画面来为全文结尾也许作者也意在暗指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