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探苏轼论李白毕业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2
目 录 3
前 言 3
一、论李白从永王璘 3
﹙一﹚自愿从璘 3
﹙二﹚被迫从璘 4
二、论李白的大言 6
三、论李白诗歌的飘逸诗风 7
﹙一﹚众人眼中李白的诗风 7
﹙二﹚苏轼眼中李白的飘逸诗风 8
四、李杜之论 9
(一)“扬李抑杜”论 9
(二)“李杜齐名”论 ...10
(三)“扬杜抑李”论 11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前言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是我国宋代文艺造诣的代言人。其成就虽高却为人谦虚,反而常赞赏他人。如韩愈,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李太白碑阴记!’太白初,要亦类此。”
天宝末年,因安史之乱皇室各王皆受命带兵保卫大唐江山。固文人志士加入各王之幕并借此机会施展才华,而为其主出谋划策则是最佳途径。当时永王璘也在招募天下有志之士,李白一直在为忠君报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寻找契机,此时又受到永王璘的赏识和邀约,所以李白认为是到自己大展才华的时候了,或许因一时激动,或许因报国心切,李白不顾一切后果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永王之邀。后来,永王璘擅自领兵东下谋反,李白也是始料不及的啊![4]《新唐书》中季广琛对各位将领说:“我们文人志士服从各王并为其出谋划策并不是为了谋反,如今大唐有难,皇帝都逃难去了,且没有比各王更贤能的人了,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于是名正言顺的成了功臣,然如今的状况却截然不同。而我们就这样被挂上了叛逆的罪名,这让我们以后怎么在世上立足啊!”所以李白的情况也可以以季广琛为例推测其被后人诟病之因。
而王琦的焦点在于突出李白报国之心,认为李白因报国心切,加上对于永王璘的认识不足,所以误入永王璘幕导致最终遭受牵连而流放夜郎。李白虽是自愿入幕,但后人因其误入永王璘幕之事而忽视李白的爱国之心,则是不全面的。在当时,文人志士往往是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机,所以急于入幕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也是情有可原的。
通过李白从永王璘这一事,我们得以窥见诗人的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诗人李白从小热爱祖国,他同情人民,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为社会有所贡献,他不甘于平庸并有着强烈的功名欲望,所以希望用独特的进仕方式如仗剑行侠,交流干渴,隐居结社等可以像马周、张玄素、张九龄等人般偶遇帝王重臣并得到赏识,由布衣一跃为卿相然后功成拂衣去。然而李白却凭借自己的天之骄才自恃甚高,最终导致其从政的人生悲剧!
﹙二﹚被迫从璘
《旧唐书》同[1]中明确指出李白从永王璘事实上是李白想借助永王璘的权势而实现自己的爱国抱负,可这在苏轼看来却不尽然。在苏轼看来,李白是被迫从永王璘。苏轼作品《李太白碑阴记》云:“太白之从永王璘,当由胁迫,不然,璘之狂肆寝陋,是庸人知其必败也;太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而不能知之无成,此理之必不然者也,吾不可以不辨。”[5]苏轼认为李白从永王璘完全是遭胁迫。永王李璘是个狂妄之人,即使是庸人都知道其起兵谋反必败无疑,更何况是李白。不仅如此苏轼还搬出郭子仪这位名将为李白做辩解。在李白眼里,只有像郭子仪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所以李白不可能连永王这样的肆妄之人都看不出来。所以基此立场苏轼坚定的认为李白从永王璘是被迫的。
苏轼因知永王璘是无知反贼,固其谋反失于合法合理。此外,苏轼还认为李白实际上是知道永王最终必败的。在当时外患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永王却还在窝里反,更甚的是永王此时招募李白,却只是想借助李白的声望和在诗坛的地位来谋求更多的支持,固然这是失于民心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在从永王璘之后,李白曾“规劝永王以‘二帝’为重!去‘救河南’,‘扫胡尘’,成就勤王救国的勋业”。从李白仍规劝永王璘以“二帝”即玄宗和新上位的李亨为重,并“救河南”、“扫胡尘”、“勤王救国”的话语中我们可窥见诗人李白的忠君爱国之心始终如一。[6]但又因永王璘的谋反隐藏了玄宗父子间的权力斗争关系,故于必败方面似得而失。所以苏轼坚持用胁迫说来为李白做辩护。
在李白的一生中,从璘案一直是桩著名的公案,历史上此案争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李白从永王璘是出于“胁迫”还是“自愿”。综上文所述,朱熹、王琦坚持自愿说,二者认为由于李白身负绝世才华却报国无门,而永王璘反却正是给李白这样一个大展才华的契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论文.doc
-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预控论文.doc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体设计论文.doc
- 混凝土面堆石坝设计论文.doc
- 混凝土箱型梁工程论文.doc
- 活塞式压缩机的设计论文.doc
- 活性炭吸附印染废水中铬黑T的研究论文.doc
- 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论文.doc
- 济莱高速公路伙路隧道设计论文.doc
- 济南宏泰大厦分户采暖和换热站设计论文.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