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毕业论文
目 录
引言 1
1.纪录片中声音的介入 1
1.1 声音的探索 2
1.2 声音观念的形成 2
2.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的真实性 3
2.1声音的真实性运用 3
2.2声音的真实与表现力 5
3.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的艺术性 5
3.1声音的艺术性制作 5
3.2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6
4.纪录片中声音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7
5.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浅析纪录片《个园记忆》中声音元素的表现力
The fusion of authenticity and artistry
——Analysing the expression of sound element in the documentary film of 《Memories of Geyuan》
作者:** 指导教师:***
引言: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作为视听艺术的纪录片无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是为纪录片的真实性服务的。与此同时,艺术上的加工也是必要的环节,但艺术上的加工是要求在不脱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现与再生。有人只重视画面语言,对于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认为只是“配音”而已。其实声音和画面在表现力方面上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声音来说,它在片中与画面一样是形神兼备的独特元素,声音在纪录片中有着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感染力。
纪录片中声音的介入
翻开纪录片历史的书本可以得知纪录片是随着电影的诞生而诞生的,从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图1)的上映就标志着纪录电影的诞生。但是仅仅只有画面有时无法传递更多的信息,于是“讲解员”出现了。在影片放映的时候,他们会站在银幕旁对影片的内容进行介绍,而这种讲解形式就是旁白的雏形。虽然这时候的“讲解员”对画面的解说并不属于纪录片本体,但是它的出现也恰好体现了观众对电影中的有声语言的渴望。就像电影刚出现时电影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在放映现场却存在着配合影片画面的音乐一样,以满足人们对“视听”体验的需求。
图1
1.1 声音的探索
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纪录电影大师吉加.维尔托夫认为:电影声音也是电影的一种素材,它不能不加考虑地堆砌在影片中,需要导演做出取舍和加工。维尔托夫于“1916 年创办了个人音响实验室,以便进行音响和语言的蒙太奇组接实验”[1]。在他的两部纪录片《热情——顿巴斯交响曲》和《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中进行了声音创作的探索。在《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中维尔托夫对声音的探索拓展到了音乐的领域,他利用音乐风格及情绪的变化来传达影片的情绪,由音乐来控制段落之间的转换,由音乐来确定整部影片的基调,但是声音的运用是建立在影像传达的基础之上,两者相互影响和配合。这种声音创作的探索使得电影声音渐渐具有了各种艺术表现力——真实性的再现,控制节奏,表达情绪,参与叙事……
于是受维尔托夫的启发,在我的作品《个园记忆》(图2)中,我对整部影片背景音乐的选择上进行了探索。从我的主观想法和作品中的画面上出发,呈现出来的内容是富有自然 清新与古典气息的,我也想呈献给观众优雅与古典的场景,听到声音便可领会到绿竹丛丛,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想到了古筝曲。古筝曲往往给人清新,优雅的感觉,而我希望我的纪录片正是这种基调。
图2
1.2 声音观念的形成
说到纪录片创作不得不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逊。在纪录电影领域中,格里尔逊除了对影片内容、主题等表现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拓展,更表现在其对形式的开拓与创新。例如,“在《锡兰之歌》、《夜邮》、《彼特与鲍特》、《采煤工作面》等影片中对声音的使用都极富想象力,声音观念和实践都远远超过当时在摄影棚拍摄的影片”[2]。
格里尔逊同时又创造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即“画面+解说+音乐”。通过这种形式,由画面与解说以及音乐的不同组合关系, 也使得纪录片的风格产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格里尔逊的创作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并对后世的纪录片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有的时候这种模式由于常常运用权威性十足的、说教功能强大的画外解说词进行宣教,太过于明显地强调了创作者的意图和理念,使声音,尤其是解说词遮蔽了画面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美国电影理论家比尔.尼柯尔斯曾经在《纪录片的人声》一文中指出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解说词与画面的脱离。所以,二战之后, 格里尔逊模式便销声匿迹了, 继之而起的是所谓‘真实电影’派。不过, 虽然‘真实电影’能够向观众提供现场实况和豪不掩饰的生活状况,但缺少对生活的思索和对背景的开掘。于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快便出现了访问谈话式和个人追述式两种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济宁煤田岱庄煤矿开采设计论文.doc
- 济源钢铁集团110KV变电站设计论文.doc
- 涧沟水库出现加固初步设计论文.doc
- 涧沟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论文.doc
- 洁净室的空调设计论文.doc
- 澜天休闲娱乐中心设计论文.doc
- 流光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反应器、电源及其匹配问题研究论文.doc
- 流动性共性及性风险的探究论文.doc
- 流化床冷却器设计论文.doc
-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分析论文.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