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Chapter 11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历史及发展 ①G. Cippman 1873年 汞与电解溶液接界面上的表面张力与外加汞电极电压间关系 ②B.Kucéra 1903年 利用汞滴重量测量不同电压下汞的表面张力、得毛细管曲线,发现曲线上有几次极大现象 ③*J.Heyrovóky(海洛夫斯基) 1922年 电流—电压曲线创建极谱学,解释次极大现象是由于空气中O2造成的,发现浓差极化→定量分析/半波电位→定性分析 ④海洛夫斯基+志方益三 1925 自动照相记录极谱仪,记录Cu, Zn,Cd, Ph-NO2 ⑤尤考维奇(D.Ilkovi?) 1934年 扩散电流理论/电流方程式奠定经典极谱定量分析基础 ⑥尤考维奇(D.Ilkovi?) 1935年 极谱波方程式?定性基楚 方法与仪器 交流示波极谱 1938/1958 B. Breyer 极谱滴定 1939 I. M. KolthoffT. D. Pan 单扫描极谱法 1948 A.Sev?ik 方波极谱 1952 C.BarkerI.L.Jenki 脉冲与微分极谱 1960 E.P.Parry and R.A.Osteryoung §11-1 直流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络合物的极谱波 当金属离子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离子之后,它的极谱行为与前者不再相同,最明显的是它的半波电位将发生移动。半波电位移动的方向和大小,与络合离子的稳定常数、配位数以及络合剂浓度等因素有关。 这里介绍最简单的情况:电极反应是可逆的,只形成一种络离子,络合剂为中性分子,配位数为p,络离子的离解平衡能瞬间建立,金属络离子还原为金属并形成汞齐: MXpz+ + z e-+ Hg = M(Hg) + pX 其中MXpz+为金属络离子,Mz+为简单金属离子,X为中性络合剂分子,p为配位数。 上述电极反应可视为下列四个步骤的总和: 1.MXpz+从溶液到达电极表面 MXpz+? [MXpz+]S 2.络合物的离解 MXpz+= Mz+ + pX 3.MZ+在汞表面的还原 Mz+ + z e-+ Hg = M(Hg) 4.M溶于汞形成汞齐(从汞电极表面向中心扩散) M+Hg =M(Hg) 根据上节相似的数学处理方法, 在电极表面存在下列平衡: (Kc为络合物稳定常数) (Dc为络合物扩散系数) (Ksc为络合物的扩散电流尤考维奇常数) 在汞电极表面金属M向汞滴中心扩散:i=Ka[M(Hg)]s? (Ka为M在Hg中的尤考维奇常数) 可得到络合物极谱波的电流-电位关系式: Ka=607zDa1/2m2/3t1/6 ; Kc=607zDc1/2m2/3t1/6 式中 为标准电极电位,Kc为络离子的稳定常数,Da为金属在汞齐中的扩散系数,DMXp为络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X]为络合剂的浓度。由于[X]浓度远远大于金属离子的浓度,所以[X]?cx。 当i=id/2时,络合物极谱波的半波电位(? 1/2) c为: 由此可得: 从上述络合物极谱波方程式,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半波电位与络离子的浓度无关,但与络离子的稳定常数、络合剂的浓度有关。在一定的底液条件下,当络合剂的浓度一定时,络离子的半波电位为常数。 (2)可改写为:(?1/2)c = 常数- 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测得不同的络合剂浓度时的半波电位之后,以(? 1/2)c对lgcx作图,可得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 ,如z为已知,即可求得络合物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