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百年的瓦窑.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屹立百年的瓦窑

大樹之旅 屹立百年的瓦窯 舊大樹鐵橋 高屏鐵橋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興建橫跨高屏溪的鐵路橋樑,由24個虹狀鐵拱構成,橋墩以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構成,是造型相當優美的虹狀拱橋,曾名列亞洲第一長橋而聲名大噪,如今雖已功成身退,挺立在高屏溪上壯麗的灰色身軀,仍是大樹鄉驕傲的地標,也吸引無數遊客專程前來發思古幽情。鐵橋附近有許多野生動植物,鳥類更是種類和數量都相當多,是賞鳥和從事自然生態觀察的好去處,盡享人文和自然之美。高屏溪舊名下淡水溪,高鐵鐵橋也稱為下淡水溪橋,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設計興建,由於高屏溪河面寬闊,水流湍急,工程相當艱鉅危險,工程歷時8年在1913年完工通車,共有42人因公殉職,飯田豐二也因廢寢忘食積勞成疾,以40歲的英年病逝,大樹鄉九堂村目前仍矗立飯田豐二紀念碑。 心得:著個舊鐵橋是當年橫跨高屏溪的鐵路橋樑,對那個時候的交通幫助很大,但是因為有了新鐵橋所以不再用舊鐵橋,舊鐵橋因為不禁颱風的狂風,掉的8個橋墩,真可惜。 曹公圳源頭 曹公圳制水門是清朝時期政績最顯著的鳳山縣令曹謹,引進高屏溪水源興建曹公圳的源頭,至今仍是大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源之一。制水門有5個進水口,俗名五孔涵,又稱為曹公圳頭,目前仍留有制常門及石匾,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重修曹公圳,另設鋼筋水泥閘門,與曹公圳頭並存,檜木制水板至今仍保存,兩者都是認識了解清代台灣最重要水利工程曹公圳的必遊之地。 心得:古時候的人好厲害,可以利用象船的石塊來減少水直接去沖及水門,但是固時候的人太相信風水所以去壞水圳,還有水圳幫助的很多當時的人名有水可以耕種。 * 開車行經台21線接近高屏鐵橋前的三和瓦窯,瓦窯的外觀實在不明顯,但是仔細的看,可以觀察到路邊老是堆著成堆的紅磚色瓦片的地方,就是瓦窯了。在高聳的的大橋旁,瓦窯也不容小覷,1885年,它就屹立在此,見證了台灣瓦窯的滄桑歷史,二次大戰結束後,光是高雄縣大樹鄉就有20多家瓦窯場,得天獨厚的三和瓦廠東臨下淡水溪,汲水方便,同時土質細緻少雜質,濕度黏度恰到好處,可以燒製出薄瓦、油面磚、厚尺仔等此較高級的建材,又因為地理位置靠近鐵、公路運輸方便,不但行銷南台灣,甚至可以跨海銷往澎湖,最鼎盛時期,買主雇牛車列隊等貨是家常便飯。隨著國內建築用材的改變,以及WTO的衝擊,從大陸進口的低價紅磚瓦,讓台灣的瓦窯場一家一家的倒閉,目前,已三和瓦窯成為南台灣唯一一家仍然以古老的龜仔窯燒製瓦片的窯場了。 走進窯場,低矮的木製廠房,只見到滿天塵土,與令人難以忍受的高溫,別嫌棄,這裡可已是被列為三級古蹟的歷史建物,燒製的過程中,以木材、稻穀當燃料,窯溫平均在1000度以上,陶土做好後,以晾乾一個月的生胚入窯,必須夜以繼日連續悶燒八十天,接著要「凍露水」冷卻三十天,經過130天,大約4個多月的手續後才能燒成磚瓦。在生產過程幾乎全靠的人工,從印瓦、疊窯、到燒窯等製作過程繁鎖,因此除了建物以外,這些保留傳統方式的製程,也算是一種活古蹟。 心得:原來做瓦要經過那麼多步驟,何要消耗那麼多人力跟物力,只能做出瓦,還有時間,但是還是要保存起來,後人能夠知道要珍惜。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