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70万吨高速线材车间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课件.doc

年产70万吨高速线材车间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产70万吨高速线材车间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课件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课 程 设 计 论文题目: 年产万吨线材车间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2013 年 3月 10 日 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2013 年 3 月 10 日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引言 1 1 原料的选择与金属平衡表 2 1.1 原料的选择 2 1.1.1 原料种类的选择 2 1.1.2 原料的质量、规格及尺寸偏差 3 1.2 金属平衡表 3 2 线材轧制速度的确定 5 3 主机列选择 6 3.1 机架数目的确定 6 3.2 粗轧机组的选择 6 3.3 中轧机组的选择 7 3.4 预精轧机组的选择 7 3.5 精轧机组及减定径机组的选择 7 4 孔型设计 8 4.1 孔型设计的内容 8 4.2 孔型系统的选取 8 4.2.1 粗轧机孔型系统的选取 8 4.2.2 中轧、预精轧及精轧轧机孔型系统的选取 8 4.3 孔型设计计算 8 4.3.1 确定各道次延伸系数 8 4.3.2 确定各道次轧件的断面面积 9 4.3.3 孔型设计计算 9 4.4 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 10 4.4.1 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原则 11 4.4.2 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 11 4.5 轧辊的平均工作直径及轧辊转速的确定 12 4.5.1 工作辊径的确定 12 4.5.2 轧辊转速的确定 12 5 年产量计算 15 5.1 轧制节奏图表 15 5.2 典型产品的小时产量计算 15 5.2.1 典型产品Φ6.0mm轧机小时产量: 15 5.2.2 轧钢机的平均小时产量 15 5.3 车间年产量计算 16 5.3.1 工作制度、工作小时数的确定 16 5.3.2 年产量计算 17 6 力能参数计算与强度校核 18 6.1 力能参数计算 18 6.1.1 轧制温度 18 6.1.2 轧制力计算 20 6.1.3 轧辊辊缝计算 24 6.2 电机功率的校核 25 6.2.1 传动力矩的组成 25 6.2.2 各种力矩的计算 25 6.2.3 电机校核 26 6.2.4 第一道次电机功率校核举例 26 6.3 轧辊强度的校核 28 6.3.1 强度校核 29 6.3.2 第一架轧机轧辊强度校核举例 31 参考文献 34 引言 线材是成卷交货的细长钢材,除部分直接用于金属制品、建筑用材以外,大部分是用于拉拔的原料,要求直径较小,物理性能均匀,金相组织尽可能索氏体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线材生产国,年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线材也是我国第二大钢材生产品种,在国内钢铁产量的比重一直较高。2007年国内线材产量占我国钢材总产量比例的14.2%。从线材进出口情况看,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主要钢材出口品种。 但由于及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线材厂能生产出高的线材产品,因此我国需要从国外进口钢丝、钢绞线、镀锌钢丝等硬线产品。.0材的尺寸公差达到0.5mm,索氏体化很少。上世纪70年代我国曾大力发展4线复二重横列轧机,最高出口速度为16m/s。复二重横列轧机使用廉价交流电机,但盘重仍然很小,成材率仅80%左右。同期,国外发展单线高速轧制,给线材轧制技术带来突破。生产线全线为平立交替布置,轧件无扭运行,尽可能减少了事故隐患。精轧为减少动态速降,采用成组传动的紧凑悬臂轧机,为高速下顺利轧制带来保证。为解决高速线材冷却均匀问题,出现了吐丝机和散卷风冷线,大大改进了冷却效果。 目前,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