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高电压技术;教材:《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赵智大,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参考书:
《高电压绝缘与试验技术》刘明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高电压技术》,张一尘,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考核形式和成绩评定:笔试占成绩 80%。作业与讨论占成绩 10%。上课出勤占成绩 10%。;3;4;5;;干式变压器;美加大停电; 辽沈地区2001年2月22日遭遇最严重大面积停电事故,沈阳市区停电面积已经超过70%。辽沈停电事故是从高压输电线路污闪开始的。辽沈为我国重工业区,含盐的空气污染物附着在绝缘瓷瓶上,大雾湿气使瓷瓶绝缘能力降低,电弧沿着瓷瓶表面爬升,出现闪烙放电现象。辽沈停电事故中,几乎所有的高压输电线路都出现污闪,停电事故最厉害的就是工业集中、污染严重的铁西区,该区全部停止了电力供应,损失巨大。;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高电压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出现的各种电气现象及其机理:
弱电场:极化、电导、介质损耗等。
强电场:电场强度等于或大于放电起始场强或击穿场强,如:放电、闪络、击穿等。
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
放电:特指气体绝缘的击穿过程。
闪络:击穿发生在气体与液体、气体与固体交界面上的放电现象。
;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介质 :空气、压缩的高电气强度气体(如SF6)。这些气体介质在纯净的、中性状态下是具有极佳的绝缘特性,只有气体中出现了带电粒子(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后,才可能在电场作用下因气体压力、电源功率、电极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成各种形式的气体放电现象:;1.1.1 带电粒子的产生
1.1.2 带电粒子的运动
1.1.3 带电粒子的消失
;(1) 原子的激励和电离;原子的激励
当原子获得外部能量(电场、高温等) ,一个或若干个电子有可能转移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该现象称为激励。
激励能(We,电子伏eV)
原子的电离
原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使其一个或几个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能(Wi,电子伏eV );(2)气体电离的四种形式
1)光电离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产生光电离:
光子来源:外界高能辐射线;气体放电本身
;2)热电离
常温下,气体分子发生热电离的概率极小。
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
下图为空气的电离度m与温度T的关系:;3)碰撞电离
它是气体中产生带电粒子的最重要的方式,主要是由电子完成。
电子获得加速后和气体原子碰撞时,把动能传给后者, 如果动能大于或等于气体原子的电离能Wi,该电子就有足够的能量完成碰撞电离。碰撞电离时应满足以下条件:;4)电极表面的电离
逸出功: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由于逸出功电离能,因此阴极表面电离可在下列情况下发生:
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
光电子发射
热电子发射
强场发射
;1.1.2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1) 自由行程长度——运动引起的碰撞
(2)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沿电场方向漂移
(3) 扩散——与粒子浓度有关; (1)自由行程长度
; 粒子的自由行程等于或大于某一距离x的概率为:
λ:粒子平均自由行程长度
令x=λ,可见粒子实际自由行程长度大于或等于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概率是36.8%。; 由于 代入上式得到:
式中: P:气压
T:气温
k:波尔兹曼常数
大气压和常温下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数量级为10-5cm
3)定性分析:;(2)带电粒子的迁移率
1)迁移率的定义
迁移率表示单位场强下(1V/m)带电粒子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2)定性分析:
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比离子大得多
而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
结论:电子更易加速,电子的迁移率远大于离子。
;(3) 扩散
1)扩散的定义:
热运动中,粒子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分布均匀化,这种过程称为扩散。
2)定性分析:
气压越低,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结论: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大、自由行程长度大,所以其扩散速度比离子快得多。;1.1.3 带电粒子的消失;附 着形成负离子:
当电子与气体原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原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中带电粒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