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线粒体与叶绿体.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0线粒体与叶绿体

本章内容提要 4 分布 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 在肝细胞中呈均匀分布; 在肾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 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性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部; 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可以向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其迁移方式除自身的伸缩和蠕动等变形运动外,主要通过马达蛋白水解ATP产生动力沿微管运动。 两层膜构成的封闭囊状结构。 A 外膜 (out membrane) 平整、光滑;具有由孔蛋白(porin)形成的贯穿双脂层的筒状圆柱体,孔径为2~3nm,允许分子量为10KD以下的分子通过而进入膜间隙。 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2 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 A 复合物I NADH脱氢酶,至少由25条肽链组成,含有一个FMN和至少6个铁硫蛋白,分子量850K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其作用是催化NHDH的2个电子传递至辅酶Q,同时使质子由线粒体基质定向转移至膜间隙,故也是质子移位体。 B 复合物II 琥珀酸脱氢酶,至少由4条肽链组成,含有一个FAD,2个铁硫蛋白,分子量约140KD,其作用是催化电子从琥珀酸转至辅酶Q,但不转移质子。 C 复合物III 细胞色素c还原酶,由9条肽链组成,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单体包含两个细胞色素b、一个细胞色素c1和一个铁硫蛋白,总分子量500KD。其作用是催化电子从辅酶Q传给细胞色素c,同时发生质子的跨膜转移,故也是质子移位体。 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的C侧,分子量13KD,不与内膜紧密结合。 D 复合物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每个单体至少9~13条肽链组成,包含两个细胞色素(a,a3)和两个铜原子,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分子量300KD,其作用是将从细胞色素c接受的电子传给氧,它也是质子移位体。 F1耦联因子 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物,α和β亚基结合,表现出ATP合酶活性。α3β3六聚体位于较长的γ亚基上方。 γ亚基的另一端插入F0中,与ε共同构成“转子”。δ亚基与F0的b亚基构成“定子”。 F0偶联因子 具有质子导体的作用,它能传递质子到达F1的催化部位。F0由a、b、c三种亚基构成,在细菌中形成a1b2c9-12的复合体,重复的C亚基构成一个环状结构。质子通道位于a亚基与c亚基多聚体之间。 根据 P. Mitchell的假说,电子传递链实际上是质子泵,电子对通过呼吸链上电子载体和氢载体的交替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3次回路,导致6个质子释放出到线粒体内膜外形成质子动力势,该动力势驱动H+通过ATP酶复合物装置进入基质,每进入2个H+可驱动合成一个ATP,故从NADH开始可形成3个ATP。 二 光合磷酸化作用机理 叶绿体内整过膜系统形成一个封闭系统,与基质分隔开来,电子传递体在膜上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光合磷酸化机理也可以用化学渗透学说来解释。 一对电子从P680经P700传至NADP+,在类囊体腔中增加4个H+,2个来源于H2O光解,2个由PQ从基质转移而来,在基质外一个H+又被用于还原NADP+,所以类囊体腔内有较高的H+(pH≈5,基质pH≈8),形成质子动力势,H+经CF1-CF0偶联因子,渗入基质、推动ADP和Pi结合形成ATP,与线粒体不同的是叶绿体的CF1-CF0需要3个质子才能形成一个ATP分子。 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 的半自主性 2 线粒体DNA与蛋白质合成 大多数动物的线粒体约15Kb左右,编码的蛋白质数目非常有限。在动物线粒体中只有5~10%的蛋白质是线粒体合成的,其余大部分则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蛋白质转运涉及多种蛋白复合体,即转位因子(translocator) TOM复合体 负责通过外膜,进入膜间隙。 TIM复合体 包括TIM23和TIM22复合体,负责通过内膜。TIM23负责将蛋白质转运到基质;TIM22负责蛋白质插入内膜。 OXA复合体 负责将线粒体自身合成的蛋白质插到内膜上。同样也可以帮助进入基质的蛋白质插入内膜。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存在着接触点,信号肽牵引蛋白质前体运送时,可通过内外膜的接触点,一步进入基质,在接触点上TOM与TIM协同作用完成蛋白质向基质的输入。 Mito. protein-import involves two transport complexes: Tom Tim Different Import Pathways 二 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都发生后转移; 每一种膜上有特定的转位因子; 具有接触点; 需要能量,同样利用ATP和质子动力势; 前体蛋白N端有信号序列,使用后被信号肽酶切除等。 间壁分离 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