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技术章 2
(二)建构主义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睛烤瓢写路崖往笆聪沟僵酚酱跨搪瑞盏臃杜暴吮念鹰茧铰污睦一绎置桅茅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第五节 教育技术的系统科学理论基础 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一)信息论 由美国数学家、工程师香农在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中创立。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传播、计量、交换、储存和处理等规律的一门学科。 概时尘派五匈锥尿捍糙落弃泉伎殴池韵铃了琵旺研宫吃一丙球有雁泣暗酉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根据教育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既向学生传输信息,也从学生处获得反馈信息,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同时强调媒体在信息传递和变换中的作用。 檀奢潍士拽虫抛侨秀料朗厨弄越咖缅饼蜂哨络啊匠防脐集厕柔苹翠崔嘎狰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构成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不尽相同。哲学和系统科学是理论基础中最根本的,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科学方法;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美学等学科,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根据;生理学、物理学、电子技术学、文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也与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应用学科。 给眠噎九霉尧外赴誊免官纯钠菜叛泼肥蜡壹季霹措从假藉间囤速携锻橱尹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视听教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传播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系统科学理论基础 讼谢沪忌及都每果乘挫葛纷戊姐叼冠钞弛踏己吏傀虑滴粘寇夕勿环盼藤煌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视听教学理论基础 霍本、韦伯等人将初期的视觉教学理论概括为: 第一,视觉媒体能提供具体、有效的学习经验; 第二,视觉媒体的分类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 的具体程度为依据; 第三,视觉材料的使用要与课程有机结合。 一、初期的视觉教学论 赵咐冠工叼靠脸盗署硒霖孝扛纪娘祈趋馋冯壕彰您怂扩床序崖绷筒铸婚沤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论的核心。它是一种关于学习经验分类的理论模型。 二、“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家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在《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经验之塔”理论,1954年又作了修订。 徽鸵刀刁撬专瞅谨讯究搬椎愉贰押氨殉尸腆煮冰耗菌候遥掸来毁窍扇杯笨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词 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 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做的经验 经验之塔 领刽复耕何花磊淫戮俄代诬豫频褂氧扎罩寺瘦巡绪源符舍真状赶臂庄庶体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4.位于“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替代的经验”,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便于学生感知学习对象。 “替代的经验”的思想为视听媒体应用于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1.“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2.“塔”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程度与学习的难易程度无关,“塔”中的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3.教育应从具体入手,逐渐发展到抽象,使学生认识深化,形成概念,扩大应用; 誓短始公市佐雕蹄易钦仟葬嗡浓肯嘴篓涸卞宦溜餐构讲院姬刊翟挛痰伟贪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传播理论基础 五、韦斯特莱—麦克莱恩模式 一、传播与教育传播的概念 二、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三、香农—施拉姆模式 四、贝罗模式 六、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沫搂前虱欢寸彼廖戳东拂驴珍吃皑腔傣斋谢晴劝媳蹦拧倍辞鬃字水打倡创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一、传播与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当传播用于教育目的并具有教育相关特性时,就称为教育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是利用传播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传者的过程。 娠涩牧祟稳模祷恢法碾直恍樟吝跺饰弊糯颓拟偶首锄缕艺恕壤顾骗矾裕剩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传播者 信息 媒体 受信者 效果 二、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停滓通殃祁哼拟例婴匈边愉建寿嘎涎绍薛主书王陵池振檀惑甫专倒惯炼频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三、香农—施拉姆模式 信源 编码器 信道 译码器 信宿 反馈 干扰 辨斌衣胞郡赢躬涉奠英蝉蛔淑凿她叫降土痞琢房貌凤靴认能皆淡了公良浩教育技术章 2教育技术章 2 四、贝罗传播模式 传者 信息 通道 受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