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_清晨闻叩门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_清晨闻叩门
所属朝代:未知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
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作者资料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
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
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
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
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
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
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
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
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
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
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
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
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
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
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
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
,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
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
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
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
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
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
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身世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
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
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
本。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宜丰”研
究小组。前后经过近20年的调研考证,他们确认陶渊明于公元365年出生在今天
的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公元393年陶渊明时年29岁,与妻
及子离开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渊明一家在浔阳居住了24年。其间,陶渊明因王
氏妻亡,继娶浔阳翟氏。公元416年,陶渊明52岁,与妻翟氏带幼子佟回到宜丰
故里,修葺南山旧宅而居之,11年后,陶渊明卒于星子栗里,后归葬康乐县义
钧乡之七里山即今宜丰澄塘镇的七里山。上述考证的结果,第一次给了陶渊明
生平事迹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