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规划我城
主辦機構 捐助機構
賽馬會 Jockey Club
史 規劃我城
香港歷 Hong Kong History
學習計劃 Learning Programme
「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由嶺南大學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致力
推廣本地歷史,增強中小學生對香港的認識,及保存香港的公共文化資源。計劃內容
包括實地考察、口述歷史工作坊、專題講座、流動展覽及提供學習教材套等多元化的
教學活動。
為什麼重要的政府機關都集中在香港島?為什麼中環是香港的商業中心?為什麼
新市鎮都位於新界?原來這一切都能夠從香港城市規劃的歷史中找到答案。
1842年,英國政府接管香港之時,香港是一個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小島,當時英
政府選定了中環一帶作為發展商埠的據點,設立政府機構,並劃出了英人專用的
「維多利亞城」,在城內發展商業活動。後來人口持續上升,香港島已經不敷應
用,於是政府著手開發九龍半島及新界。戰後,政府積極開發新市鎮,將市區人
口分散至新界,以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經過170多年的移山填海,香港終發展成
今天的繁華都會。
維多利亞城
1841年1月26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 (Charles Elliot) 派
兵佔領香港島,義律選定了港島北岸(即現今中環一帶)作為發
展商業活動的中心,並在同年6月拍賣港島共200幅地皮。最後大
部分土地由英商投得,範圍包括現今上環、中環及灣仔一帶,英
商在投來的土地上發展住宅及商業用途,大抵劃定了維多利亞城
的範圍。
查理‧義律
1842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割
讓香港島。
《南京條約》正本
英國接管香港後,以中環為中心,建立政府行政
機關;同時在港島北面沿海岸線修築了皇后大
道,私人企業在海旁興建碼頭、船塢及貨倉,英
國人的商業活動漸漸蓬勃起來。上環則成為華人
的聚居地,擠滿了窄小的唐樓;下環(即現今的
灣仔)則發展成洋人的高尚住宅區。
1870年代的中環維多利城
1
主辦機構 捐助機構
賽馬會 Jockey Club
史 規劃我城
香港歷 Hong Kong History
學習計劃 Learning Programme
早期填海工程
中國內地戰亂頻繁,香港在英國統治下相對安定,大
量難民從家鄉逃難來港。港島人口急增,但香港島的
陸地面積不大,且山多平地少,已開發的城區明顯不
敷應用,以致居住環境擠迫惡劣,尤其是華人的聚居
地——上環。
1880年的太平山區及上環一帶,
可見樓房密密麻麻,十分擠迫。
政 府 開 始 以 填 海 增 加 土 地 供 應 。 香 港 首 個 由 政 府 策 劃 的 大 型 填 海 工 程 是
1852年的「文咸填海計劃」。這個計劃的成功成為了日後填海工程的重要
參考。
1843年的中區地圖,當時皇后大道 1856年的中區地圖,當時「文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