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表面和界面.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表面和界面

第七章 半导体表面和界面  半导体表面的特点 15 -2 理想表面: (悬挂键,10 cm ) 表面层中原子排列的对称性与体内原子完全相同 实际表面: 清洁表面:超高真空中解理获得,表面没有吸 附杂质,也没有被氧化。 表面再构:表面原子在原子作用力的影响下发 生移动,使得晶体的三维平移对称性在表面层 受到破坏,表面上形成新的具有二维平移对称 性的原子排列结构。 真实表面:表面原子生成氧化物(天然氧化层1-2nm)吸附其它杂质 表面态:在表面处由于吸附了不同杂质,在禁带中引入附加能级 施主型:俘获电子后呈现电中性,空态时呈现出正电荷态 受主型:俘获电子后呈现负电荷态,空态时呈现出电中性 表面费米能级Efs : 在表面处于电中性所对应的费米能级位置, 当E 与体内E 不相同时,就会发生电荷转移, fs f 直至相同。  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的研究与集成电路的发展密切相关 1960’s 集成电路发明 (平面工艺,隔离、掩膜) 受半导体表面影响,稳定性差. 1970’s 二氧化硅工艺不断改善,可靠性显著提高 1980’s MOS器件发明 2000’s 高K介质薄膜  硅-二氧化硅系统 二氧化硅的结构 表面钝化 掺杂阻挡层 表面绝缘层 金属层 氧化层 MOS器件 晶片 Si-SiO 系统中的电荷 2 氧化层中固定电荷 Q f 氧化层中可动电荷 Qm 界面态电荷 Qit 氧化层中陷阱电荷 Qot * 氧化层中固定电荷 Q f  界面附近的过剩Si正离子  在外加电场下,不可移动  [111] [110] [100]  不依赖于Si掺杂和氧化层厚度  适当的热退火可以减少固定电荷 + + D D exp(E / kT) * 氧化层中可动电荷 Qm (Na , K )  a O B P Na 2 -2 -6 -8 D (cm/s) 1.5x10 3x10 1x10 5  Ea(eV) 3.09 2.14 3.5 1.75 *Si-SiO 界面态密度D 2 it 10 12 -2 -1 D 10 ~ 10 cm eV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