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基础(第十章)课件
第十章 岩溶水
第十章 岩溶水
内容提要与学习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岩溶发育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岩溶水各方面的特征,岩溶水的富集规律。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岩溶水埋藏、分布和富集规律、动态特征;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及岩溶水的差异。
储存和运移于可溶岩层空隙(溶穴)中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岩溶水的分布较之孔隙水和裂隙水有更大的不均匀性。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第十章 岩溶水
第一节 岩溶空隙的形成和发育特征
岩溶空隙也称溶穴。溶穴就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空隙,包括溶洞、溶蚀裂隙和溶孔等。它们发育在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可溶性岩石中。
一、岩溶空隙的类型与特征
岩溶空隙按其大小和形态分为溶洞、溶蚀裂隙和溶孔三种。其中以溶洞的导水能力最强,溶蚀裂隙次之,溶孔较弱。
1.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各种不连续面(断层、节理、层面裂隙等),特别是它们的交叉处,进行化学溶蚀与机械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下大空洞。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第十章 岩溶水
位于地下水面以下的溶洞,被地下水完全充满,地下水在其中的运动属于管道流性质;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溶洞,地下水一般只占据溶洞的下半部,地下水在其中的运动属于明渠流性质。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上部的一些溶洞完全暴露在地下水位以上,就成为无水的干洞。
2.溶蚀裂隙
溶蚀裂隙是被地下水溶蚀扩大了的岩石裂隙。它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岩石的裂隙形态,但缝隙已被溶蚀扩大,相互间的连通性大大加强。溶蚀裂隙进一步发展,则成为溶洞。溶蚀裂隙的形成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溶蚀裂隙的规模比溶洞小。但它的连通性仍然很好,导水能力一般比构造裂隙大得多,所以它的含水性也常常是很好的。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第十章 岩溶水
3.溶孔
溶孔是指可溶性岩石中微小的溶蚀孔隙或孔穴。溶孔主要是由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的导水能力比溶洞小得多,也比溶蚀裂隙小。溶孔有针孔状、蜂窝状、网格状等各种形态。
二、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溶又称“喀斯特”,它是具有溶解能力的水在不断交替运动中对透水的可溶性岩石进行以溶蚀作用为主,并伴有侵蚀、冲蚀作用的地质现象。
可溶岩的存在是岩溶发育的先决条件,岩溶发育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第十章 岩溶水
1.岩石的可溶性。即岩石必须是可溶的,因为岩石可溶才可能被溶蚀而发育岩溶。
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岩石结构、可溶岩层与非可溶岩层的组合关系、可溶岩分布范围大小、产状等。
2.岩石的透水性。即岩石必须是透水的,因为岩溶的形成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岩石透水才可能给地下水及渗水提供赋存和运动的空间与可溶岩广泛接触,进行溶蚀作用形成岩溶。
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在各种裂隙中,构造裂隙对岩溶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构造裂隙的方向和密度,控制岩溶发育的方向和程度。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第十章 岩溶水
3.水的溶蚀性。即水必须是具有侵蚀性的。因为CaCO3+ CO2 +H2O→Ca2++2HCO3-,正说明侵蚀CO2 的存在并参与岩溶发育的溶蚀过程,如果CO2达到平衡状态,则岩溶不再继续发育。这是岩溶发育程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水中H+、SO42-的
大量存在,使PH值降低,则更促使溶蚀速度加快。
水对碳酸盐类的溶蚀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中侵蚀性CO2 、H+、SO42-的含量。一般它们的含量愈高,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愈强,岩溶愈发育。
4.水的流动性。即水必须是流动的。因为水流越快,水交替条件越好,不但起到稀释水中的Ca2+、HCO3-浓度的作用,而且不断补充CO2,使岩溶继续发育。
水的流动起到稀释水溶液及不断补充CO2的作用,使岩溶继续发育。水的流动是加强岩溶不断发育的必要条件。只有水
第十章 岩溶水
流动的比较迅速,才能使含有侵蚀性CO2的水,源源不断地替换原来的水流,使水对可溶岩的侵蚀作用得以持续的进行,岩溶就能更发育。
三、岩溶发育规律
地下岩溶的发育主要受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水文与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岩溶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岩溶多沿厚层纯灰岩地层分布
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就越有利于岩溶发育。在各种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岩溶主要沿着厚层纯灰岩发育。
质纯、厚层、分布面积广的可溶岩,岩溶发育,富水性强。
2017年8月14日19时24分
第十章 岩溶水
在碳酸盐类岩石中,不溶于酸的物质(粘土、二氧化硅、沥青等)含量越多,岩石的可溶性就越低,岩溶就不易发育。
此外,当存在有非可溶性岩石夹层时,对岩溶发育也不利。
2.岩溶多沿着构造破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露天矿山.pptx VIP
- Module1Unit2(教学课件)英语牛津上海试用本五年级上册.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4.4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热机模型》优质教学课件.pptx VIP
- 甄嬛传电子版剧本第21-30集.doc VIP
- 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pdf VIP
- 甄嬛传电子版剧本第61-70集.doc VIP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配合.pptx VIP
-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大纲.doc VIP
- 比较文学概论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 甄嬛传电子版剧本第31-40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