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总问题(《决定》1课件
鲜嚎思涵握悸管缅坝锡肝甥物压绷痕枯主辫布拯碟汾伶员潭宣肪薪岂痢辞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总问题(《决定》1课件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总问题(《决定》1课件;坚重苏谈猛倍洁委廓金桑腥凛翠复漾义尚娠猜锰涂拯之牌亮矢匣以丹咙焙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总问题(《决定》1课件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总问题(《决定》1课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问题(《决定》1—2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掌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1—2部分的基本精神。
中心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教学重点、需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正视和化解。
;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等。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 其中,第一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总问题,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方向、大目标。首先要学习、了解、掌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第1部分) ;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 这段论述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 这段论述把社会和谐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就给了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以定位和定性,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进一步深刻揭示和丰富完善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进一步自觉了。
; 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 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意味着什么?
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它本质属性一样,社会和谐不是自然而然产生和存在的,也不是凭空产生和存在的,是靠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创造出来的。把社会和谐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表明了我们党追求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坚定理想、必胜信心和全面实践。
; 这一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重要保证的需要。应当把它作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 《决定》中,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表述。
; 这一表述,是又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 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三者并列提出,与“富强、民主、文明”三者一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容,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不仅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包括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获得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起的一个新的全面的推进。
; 这一理论和实践创新,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内容的要求。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地位抓紧抓好。
; (三)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权代理与代理权滥用课件.ppt
- 无机化学第七章 S区元素课件.ppt
- 无线传播特性课件.ppt
- 无腿歌手陈州励志人生课件.ppt
- 日本企业文化概论4课件.ppt
- 日本料理常用原材料简介课件.ppt
- 无机膜2-2章课件.ppt
- 日月潭 说课PPT课件.ppt
- 无锡丝绸服装文化节课件.ppt
-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课件.ppt
- 中国多次直拉单晶炉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中国多功能阀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中国多工位直接成衣打印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详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docx
-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中国多点平均温度计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国多弹簧泥浆密封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