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三宝-单车、土豆、N字班.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三宝-单车、土豆、N字班

清华三宝:单车、土豆、N字班自行车也堵车 清华之大,两崖之间不辨牛马。行于清华可谓难矣。清华人是很“富”的——“有房有车,房是两室一厅八张床,车是后轮驱动指哪去哪自行车。” 没错,清华人除了住集体宿舍,还人手一辆自行车。所以,随处可见清华大大小小的停车棚、停车室、停车线,而那里密密麻麻全是车。没来清华前,谁也不会相信10米宽的双向马路会堵车,堵的还是自行车! 每次课间的那十几分钟是堵车的高峰期,六教的两个出口、五教与三教之间的路段、一教的出口都会堵得满满的。清华人的自行车通常没有车铃铛,所以听不到诸如公路上堵车时的高低起伏的喇叭声,这里常常可以听到是新生的惊呼:“天哪,自行车也堵车!”也可以听到老生无奈的叹息,更有人在此时搜寻着美女。 车多了,“车祸”也多。从六教到紫荆(食堂)的那段路,据某老师分析,其危险系数远比在核电站工作要大。那里不但每分钟有上百辆自行车通过,而且路段中充斥着各种路障,还有些路过的汽车和徒步者。 在这样的混乱中,来来回回你拥我挤,清华人练就了一套套绝技:点刹、侧拐、漂移、镇定、瞬时加速、瞬间跳车等等。以致“车祸率”不高,受伤率极低。每每有些学长幻想着要和学妹擦出些火花,无奈学妹车技不赖,屡屡不能得手。 虽如此,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比如我吧,经历“车祸”怕有10场了,未受过一次伤。最危险的一次是,两人因为打着雨伞无法刹车,加上高速转弯,于是正直撞上,淡定的是在碰撞前0.1秒两人齐齐跳下了车,最后冷冷地看着两辆车撞在了一起。 即便是这样,我俩也不生气,只微微一笑,互相说一声对不起,扶起自行车就匆匆赶路了。这也是清华的传统,一开始还为此感到莫名其妙。比如一次,我撞到了一位学姐的车,紧张得一时不知说啥才好,倒是学姐立马说:“对不起,对不起。”搞得我一头雾水。自此以后,无论是我撞别人还是别人撞我,我都连声道歉。奇怪的是,其他人也一样。 有时候就表现得更淡定了,车撞上了,两人不但不生气而且还相视傻笑,仿佛是做了―件好玩的事——原本不熟悉的两个人,在钢铁擦出火花的一刹那,相视一笑,像老朋友彼此间搞了些幽默那样,毫不以为那是一次“祸”。 关于单车,清华早有传言:“同学们注意看,马路上骑自行车的,车越烂,年级越高;车越新,年级越低;骑飞鸽的一般是本科生,骑老牛牌的很可能是教授!”此言不假,一般听到后面“吱吱嘎嘎”一阵响,通常是学长到了,赶紧让路,怕车子失控发生追尾。现如今,我的车也吱嘎吱嘎了,我也成了大四的人了。 车多了,盗车的贼也就多了。与某些兄弟院校的锁校政策不同,清华大开校门的同时天天做安全教育。所谓“人人一辆车,车车一把锁;人车能合一,人离车定锁”。人离开车哪怕一分钟,也要锁上车。许多清华人在几百几千次实战之后练就了一身绝技,一辆飞速前进的车,从减速到停下、到归入车位、到上好锁,只要五秒便可搞定,看得路人一愣一愣的。 为防止丢车,传出很多趣事。甲同学买300块的车20块的锁,刚骑一天被盗;第二次买车,发狠心买了三把锁,锁好离开留下纸条:“看你怎么偷!”下课出去一看车完好,锁多了一把,纸条上有了回复:“看你怎么开!”乙君害怕丢车,于是买辆50块的二手车,并买100块的锁,他坚信这样万无一失。结果回头一看,车好好在那儿,锁被偷了! 去了土豆还吃啥 每天,清华人都要重复三个问题: “同学,今天去哪个食堂吃饭?” “同学,今天去几层?” “同学,今天吃啥?” 清华食堂是很多的,每个食堂的楼层也是不少的,可偏偏我们还是在为吃发愁。清华人发愁,倒不是因为清华人挑剔,更不是因为这里菜太多了以致于不知吃啥而斟酌、而难以取舍、而苦恼。相反,是菜太少了。 同学,你没有听错!食堂是多,菜品是不少,可吃起来都一个味!湘菜的辣子和京菜一样甜,鲁菜的味道和川菜一样咸。更有甚者,去年学生节,某君一句“要是清华食堂把土豆去掉,我们还吃啥呀”彻底亮底了。话说食堂里的土豆比孙猴子还多变,煮的、蒸的、炸的、闷的、小炒的、火锅的、红烧的、切块的、拉丝的、片状的、长条的、切瓣的、捣成泥的……它几乎占据了清华食堂的半壁江山!把这位大股东去掉,不得一半人饿肚子? 清华同学在吃上有个喜好:好新。从铁板到麻辣烫、到香锅、到名厨进清华、到木桶饭……场场爆满,远比各国元首来访引人注目。为等到新菜,我们需要提前一小时甚至两小时来排队,并不惜将排成的队伍围着偌大的食堂转几圈。那架势绝对比考前去图书馆自习占座要激烈。(本人有一次玩狠的,中午吃完饭干脆就不走了,坐等晚餐的名厨食品。如此方如愿以偿。) 清华人吃饭喜请客,尤其是夏天,一盘西瓜细细切好,一桌四人共享。切细了的西瓜,不但不会脏了人的脸颊,而且可以显出知识分子吃东西的优雅来。轻轻地咬一口又咬一口,仿佛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