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命该如此爱护.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该如此爱护

生命该如此爱护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珍爱生命。我们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每天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每天面对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我能从孩子们的身上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和可贵。 近几年,新闻上多出现这样一些报道:某地小学生发生踩踏事件,死伤较多,大家正在全力抢救;某校车超载,不幸出现车祸,死伤过半,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感到刺心的痛。生命只有一次,无可复制!如何强化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如何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这些都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学校逐渐把关爱生命的理念落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多次防火防震演练,教给学生一些在紧急状况下逃生和自救的方法。师生们非常重视这些实战演练,演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时演练会提前通知,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有时会突然袭击,以检测多次演练和教育的成效。每次警报响起,学生们迅速冲出教室,找安全的地方躲藏。这让我们这些教师倍感欣慰,因为经过多次教育和演练,学生们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已经学会了自我保护。 欣喜之余,却有种莫名的失落,总感觉有些缺憾,但又说不出到底缺什么。一次,学校又进行防震演练。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防震警报在校园上空骤然响起。当我还在犹豫时,孩子们很迅速地钻到桌子底下。我马上意识到这是防震演练,大声喊着“请同学们有秩序地、快速离开教室”,所有孩子从桌子底下一涌而出,互相推搡着,跌跌撞撞地跑向教室门口。我清楚地看到,有些孩子下意识地将手伸出,用胳膊肘使劲将自己的同伴推到一边,拼命地往外钻,毫无顾忌。尤其到门口时,这种现象更明显,都是你争我夺地挤出门外。看到这里,我的心隐隐作痛。最后,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地逃了出去。虽没有发生踩踏,但是这种只顾自己,无视他人的现象,是我们学校和社会想要的结果吗?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如果不能够互相帮助,尊重别人的生存权利,孩子们能度过灾难吗? 为了不影响全校的演练,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操场。演练完毕后,孩子们说说笑笑,轻松欢快地回到教室,满脸都是胜利的微笑。待大家安静后,我首先鼓励了孩子们在灾难面前沉着镇定,勇敢逃生的举动,然后很有兴致地邀请孩子们再和我做一次班级防震演练:“这次演练老师不是指挥者,也是逃生的一员。在这次逃生中,请大家放慢自己的逃生速度,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注意观察,遇到危险时,你是怎样做的,身边的同学又是怎样做的。” 一声哨响,演练再次开始。孩子们又一次争先恐后地逃离教室,我提醒同学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别的同学,话音未落我就被孩子们推到桌角,擦伤了胳膊……演练结束了,我用眼睛审视着每个孩子,说:“刚才的集体逃生演练,同学们表现很好,反应迅速,行动敏捷,能很快地逃离到安全地带。但是同学们感觉到没有,逃生过程中咱们同学是不是出现了你争我夺,互相推搡的现象?哪位同学能够说说自己在逃生过程中的感受?” 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我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一位瘦弱的女同学站起来发言,打破了班上的安静:“老师,我的胳膊受伤了。刚才逃生的时候被旁边同学挤到椅子上,碰伤了。”我查看了孩子的伤口,关切地问孩子心中的感受。孩子眼里噙着泪花,委屈地说道:“老师,我心里难过极了,同学们都往外冲,没有一个顾及我,旁边的男同学还一个劲地挤。我挤不过他,就被挤到椅子上,胳膊碰在椅子角,但后面的同学还是不停地挤,我只能忍着痛,侧着身子随着人流涌出教室,到现在胳膊还很疼。老师,你说真遇到地震,被挤倒的人,还能逃出去吗?” “灾难来临,我们能逃出去吗?能保证咱们班一个都不少地安全逃出去吗?”孩子们涨红了脸,低下头,不敢直视彼此的眼睛,也没有了刚才欢愉的气氛。沉默片刻,我意味深长地说道:“危难来临时,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但是一个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生命。”这时,有位小男生站了起来:“老师不是我们故意推挤,因为情况紧急,我们没有想那么多。”我笑着回答:“同学和老师理解你们,求生是人的本能,迅速地逃离危险是没有错的。但是,有句谚语大家耳熟能详,叫欲速则不达。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接着,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美国学者在中国的一所小学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很简单,他把选出的12名小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到两个不同的房间。房间里事先准备好一个长颈窄口的玻璃瓶,里面装着6个小球,分别用细线拴住,线头留在瓶外。实验要求他们以最快最好的方法把小球全部提出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就是胜利者。实验开始,第一组七手八脚、迫不及待地往外提球,大家都想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小球提出瓶外,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结果可想而知,所有小球都挤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