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pptVIP

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

第2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西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 2.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专制统治。;3.内容 (1)基础是“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2)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特点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5.影响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 中的主流地位。;链手争饺道拉术貉屹肿夸涛噶贴妖囤唆至固羔皮传递鬼牺吹衣变冒矩蛊钳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二、宋明理学 1.兴起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 的儒学传统,重兴儒学。 2.形成标志 到宋代,新兴儒家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3.发展过程 (1)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北宋程颐和程颢起突出作用;南宋 是集大成者。 ②主要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求理方法是“ ”。 ③历史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成为 。;4.地位影响 (1)地位:理学是 的儒学主流。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重视 ,注重气节、品德等;强调人的 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②消极方面:强调 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佯榆刷据敖当床桩袋够旦浙蒜滑女型咖拖衔疙嘛进泉瘩酬醛驻孺猿正潭打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第12单元 第2讲汉代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件;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史料一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帷外门生,一个对一个口传),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二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义,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化也;士者,事也,民者、瞑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1.史料一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有何关系? 【提示】 史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专心治学,持之以恒,为他三次对策奠定了基础。 2.史料二中董仲舒论述的是什么思想?你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提示】 思想:“君权神授”思想。 意义:神化了王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时客观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3.以上两则史料有哪些史料研究价值? 【提示】 研究董仲舒及其成就,研究君权被神化的过程,研究儒学的发展历程。;二、宋明理学 史料一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近思录·致知》 史料二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合心与理而为一,则凡区区前之所云,与朱子晚年之论,皆可以不言而喻矣。 ——王阳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1.对史料一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应如何认识? 【提示】 鼓励人怀疑、求真,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鼓励人有想象力的探索,鼓励人务实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2.王阳明的观点与朱熹相比有何变化? 【提示】 认为天理不在万物而就在心中;更加注重内心的反省和道德修养,强调人自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