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和树-更开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和树-更开中学

筛选信息: 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 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吹着袅袅不断的秋风啊,洞庭湖水扬起清波,枯叶从干黄的树上飘落。 湘君等不到湘夫人,只看到这一片秋风扬波,木叶飘落的清秋景色,传神地表现了湘君的怅惘心情。 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酒: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练习二:柳 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予的思想情感。 结束语 最后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 说‘‘木叶’’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林庚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 暗示性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饱满)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 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 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一: 梅 关于“梅”的意象讨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