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课件

古今字 異體字 繁簡字 東漢許慎在公元二世紀編撰的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字典——《說文解字》,依據《說文·序》,正文收字9353個,加上重文1163個,計10516個; 南朝梁顧野王在公元六世紀編撰的《玉篇》,收字16917個; 宋真宗時陳彭年等人編撰的《廣韻》,收字26194個; 明神宗時梅膺祚編撰的《字彙》,收字33179個; 清康熙年間張玉書、陳廷敬等人編撰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個; 二十世紀初,許元誥等編篡的《中華大字典》,收字48000多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省林尹等編篡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888個; 到二十世紀末,由徐中舒任主編的《漢語大字典》共計收列單字56000左右,冷玉龍等編著的《中華字海》收字85000多個。 據抽樣調查,各個時代一般使用的漢字也就在五、六千個左右。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那種後代字書收字遠遠多於前代的情況呢?其原因有二: 一是各個時代都會創造一些新的字體,歷史累積的結果,後代自然多於前代; 二是前代創造、後世不再使用的死字,在歷代傳承的字書中仍然保留著,所以,越往後,字書中所保留的死字也就越多。 這眾多的漢字之間形成各種關係,如果不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有時會給我們閱讀古代的典籍帶來困難,甚至導致誤解。 這些有關係的漢字,其間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古今字;二,異體字;三,繁簡字。 一、古今字 什麼是“古今字”? 簡單地講,古今字是漢字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古今用字不同的現象。通行時間早的,我們稱之為“古字”;通行時間晚的,我們稱之為“今字”。 “古今字”的“古”與“今”是相對而言的,段玉裁說:“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 舉個例子來說,東漢的《說文》和南朝的《玉篇》中都沒有“債”這個字,這也許就表明到南朝時還沒有產生“債”這個字,但是“債務”這個意義肯定是早就存在的了,那麼是用什麼字來記錄的呢?從文獻來看,是用“責”這個字,如《戰國策·齊策》“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 到宋代,徐鉉校定《說文》時,在新附字中收了“債”字,這表明至少宋代已產生了“債”字。就是說,表示“債務”這個意義,先是用“責”字,後來用“債”字,“責”與“債”在使用上一先一後,二者就形成古今字關係。“責”字使用在先,是“古字”;“債”字使用在後,是“今字”。 為什麼會出現古今字呢? 主要是因為“古字”兼職過多、負擔過重,後來就為“古字”的某個義項另造新字。 如“辟”,它的本義是“法也”,如: 《漢書·匈奴傳》:“於是作《呂刑》之辟。”顏師古住:“辟,法也。” 除此而外,它還用來表示“躲避”之義,如: 《左傳·宣公二年》:“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後來為“躲避”之義專門造了“避”字; 又用來表示“開闢”之義,如: 《孟子·梁惠王》:“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後來為“開闢”之義專門造了“闢”字; 又用來表示“邪僻”之義,如: 《孟子·梁惠王》:“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後來為“邪僻”之義專門造了“僻”字; 又用來表示“便嬖”之義,如: 《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後來為“便嬖”之義專門造了“嬖”字; 又用來表示“譬如”之義,如: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後來為“譬如”之義專門造了“譬”字。 這樣一來,“辟”分別與“避”、“闢”、“僻”、“嬖”、“譬”形成古今字關係。 “今字”產生後,“古字”並不消失,因為“今字”只是分擔了“古字”多種義項中的一項,“古字”的其他義項並不能用這個“今字”來表示,所以,“今字”產生後,並不能完全替代“古字”。 例如“舍”,它的本義是房舍,又用來表示“捨棄”之義,如: 《荀子·勸學》“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後來為“捨棄”之義造了“捨”字。在表示“捨棄”這一意義上,“舍”與“捨”就形成古今字。 可是,“捨”只是承擔了“舍”的“捨棄”之義,在表示“捨棄”這個意義上,既可以用“古字”“舍”,又可以用“今字”“捨”。而“舍”的房舍之義,卻不能用“捨”來替代。也就是說,在表示“房舍”這一意義時,只能用“舍”字,不能用“捨”字。 教材172頁說:“‘舍’才是本字,‘捨’顯然是後起字。” 說“捨”是“後起字”是可以的,但說“舍”是“本字”,容易產生誤解。“本字”一般是相對於“借字”而言的,相對於“今字”,一般稱“古字”。 理解“古今字”,有兩個要點: 一是兩個字出現的時間有先後的不同,一“古”一“今”,一先一後; 二是“今字”只承擔“古字”的某個義項,在表示其他意義時,不可用這個“今字”。 大多數的古今字的字形都有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