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08年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20文学基础
2008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
1、陌生化
2、永明体
3、桐城派
4、新感觉派
5、意识流小说
6、狂飙突进
7、 《负暄琐话》
8、女权批评
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 15分,共45分)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 “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
2、简述晚明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3、以《憩园》为例,简析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4、简述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三、文本分析(任选1题,本题25分)
1、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
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请结合王国维这段话,谈谈你对其所涉及的三首词作的理
解: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用 “新批评”方法分析李金发的新诗《弃妇》或波德莱尔散文诗(郭宏安汉译)《每人有他的怪兽》
《弃妇》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每人有他的怪兽》
在巨大、灰色的天空下,在广阔、尘土飞扬的草原上,没有道路,没有草地,没有蓟草,没有荨麻,
我遇见好几个人,弯着腰向前走。
他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巨大的怪兽,重如一袋面粉,或如一袋煤,或如罗马步兵的装备。
可是这怪兽并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的弹性而有力的肌肉搂压着人;用它两只巨大的爪勾住
坐骑的胸膛;它那庞大无比的头压在人的额头上,就像古时的武士为了威吓敌人而戴的可怕的头盔。
我问其中一个人,他们这是往哪里去。他回答我说,他一无所知,他,别人,都一无所知;可是很明
显,他们是要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们被一种无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动者。
有一件很好奇的事情要注意:没有一个行者对吊在脖子上、趴在背上的凶恶的野兽表示愤怒;甚至可
以说,他们似乎认为这怪兽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些疲惫而严肃的面孔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绝望;再者阴郁的
苍穹下,他们的脚陷入和天空一样愁惨的大地的尘土中,带着注定要永远希望的人的无可奈何的神情,走
着。
行者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没入天际,地球圆形的表面遮住了人们好奇的目光。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理解这奥秘;可是很快不可抗拒的冷漠控制了我,我被沉重地压到了,那些背着
过重的怪兽的人也没有这样。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比较分析“新写实小说”与传统 “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2、有学者认为,《水浒传》中李逵与宋江是一对互补形象,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从聂赫留朵夫(《复活》)的形象塑造看列夫 ·托尔斯泰的 “心灵辩证法”。
资料来源:育明考研考博官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