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 48.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 48

2002 年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No. 1                     第一期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Feb. 2001 ·客家研究· 一个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和发展 ———上犹县营前镇的宗族社会调查 罗 勇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上犹县营前镇地处赣南西部边陲 ,是一个典型的客家聚落区。这里既有南宋时期从 赣中赣北等地迁来的“老姓氏”,也有明末清初从粤东兴宁等地迁来的“新姓氏”。新老姓氏共处一 个社区 ,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也有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一面 ,其姓氏斗争与宗族的发展交织在 一起 ,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 ,对营前这一 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探析。 关键词 :上犹 ;营前 ;客家 ;聚落区 ;宗族社会 ( ) 中图分类号: K280. 1/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332 2002 01 - 0046 - 09 一、自然环境 营前镇位于上犹县西部的罗霄山脉南段 ,地接遂川、崇义及湖南省桂东县。镇政府所在地营前圩 ,距上犹 县城公路 77 公里 ,距赣州市 132 公里 ,是赣南西部的一个边陲乡镇。全镇总面积为 65 平方公里 ,有耕地 15 , 200 亩 ,林地 26 ,535 亩 ;辖 13 个行政村 ,138 个自然村 ,人 口 26 ,000 多人 ,全为汉族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约 410 人 ,是全县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乡镇。营前也是罗霄山脉最大的盆地 ,这里四面环山 ,溪河纵横 , 石 溪河与平富河在其西南端交汇而成营前河 , 由西向东穿过盆地,注入陡水水库。由营前乘机帆船至陡水镇 ,约 需两个半小时。这里气候温和 ,土肥水足 ,适宜农耕 ,现水稻一般年单产在 2000 斤以上。营前又是一个大圩 镇 ,过去有“头唐江二营前”的说法。营前商业非常发达 ,是一货物集散地。据 89 岁的老生意人黄国栋先生介 ( ) 绍 ,过去上犹县的不少乡镇 包括县城 ,崇义县的一半乡镇 ,唐江、赣州、遂川 , 以及湖南的桂东、郴州、陵县、汝 城等地都在此办货。从营前通往上犹县城、崇义、遂川、桂东的路都是用石头砌成的 ,平地用河石 ,山地就地取 材用山石 ,现在还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石头路遗迹。营前的打包业很发达 ,梅、李、豆豉 、姜加工亦非常有名 , 远销外地 ,至今桂东还做不到这么好。 据新老方志、地名志和有关谱籍资料的记载 ,营前在历史上曾称石溪、营溪、屯头里、村头里 , 以后才逐渐 称现名的。新编《上犹县志》在综合清光绪版《上犹县志》的资料以后述其沿革为 :“唐末节度使邑人卢光稠在 此建兵营 ,宋赠封卢为太傅 ,此地称太傅营 ,圩场称太傅圩。明正德年间 ,蔡氏在太傅营的前面筑城名营前城。 此后 ,太傅圩逐渐叫营前圩。圩场原址在坪子街 ,后移河边 ,1956 年建陡水水库 ,圩迁今址。” ( ) 营前圩西北方向约 1 华里处有一片稻田 ,历史上叫“军田”现当地民众仍如此称呼 。据陈沛宇、蔡志军 等几位先生介绍 ,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唐末虔州节度使卢光稠在此驻军屯田 ,故称军田。 另一种说法是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率军征讨谢志删、蓝天凤农民起义 ,驻军营前 ,组织军队开荒垦田 ,所垦之田 农民可以耕种 ,但要按比例向军队交粮。此田是军队的 ,所以叫军田。 二、姓氏构成与宗族的发展 ㈠姓氏构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