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 湍流边界层
10.1 壁面湍流特性和速度分布规律
当边界层内流体及管内流体处于层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仅仅表现在粘性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粘性旋涡的扩散;而当处于湍流流动状态时,流体受到壁面的限制则是在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同时作用下,进行旋涡的扩散。 由于湍动旋涡的扩散速度远大于粘性旋涡扩散的速度,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的厚度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厚。 但在高雷诺数的条件下,湍流速度边界层仍是贴近壁面的薄层,因此,建立湍流边界层方程的前提条件与层流时相同。
但是,由于两种切应力的作用,湍流速度边界层的结构要比层流速度边界层复杂得多。 因此,一定要先了解壁面湍流的分层结构和时均速度分布规律。
10.1.1 壁面湍流分层结构及其特性
在壁面湍流中,随着壁面距离的变化,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各自对流动的影响也发生变化。 以y表示离开壁面的垂直距离,随着y的增加,粘性切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而湍流附加切应力的影响开始不断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这就形成了具有不同流动特征的区域。 壁面湍流速度边界层可以分为内层(壁面区),包括粘性底层、过度层(重叠层)和对数律层(完全湍流层);外层,包括尾迹律层和粘性顶层(间歇湍流层)。 定义
(10.1.1)
因为具有速度的量纲,故称为壁面切应力速度,它在湍流中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速度。 以下对各层的划分做详细说明。
粘性底层:所在厚度约为,其内粘性切应力起主要作用,湍流附加切应力可以忽略,流动接近于层流状态,因此在早期研究中称之为层流底层。 由于近期的实验研究,观察到该层内有微小旋涡及湍流猝发起源的现象,因此称为粘性底层。
过渡层:所在厚度约为,其内粘性切应力和湍流附加切应力为同一数量级,流动状态极为复杂。 由于其厚度不大,在工程计算中,有时将其并入对数律层的区域中。
对数律层:所在厚度约为,其内流体受到的湍流附加切应力大于粘性切应力,因而流动处于完全湍流状态。
由这三层组成的内层,称为三层结构模式,若将过度层归入对数律层,则称为两层结构模式。
外层中的尾迹律层和粘性顶层所在厚度分别约为和。 对于尾迹律层,层内流体受到的湍流附加切应力远远大于粘性切应力,流动处于完全湍流状态,但与对数律层相比,湍流强度已明显减弱;对于粘性顶层,由于湍流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外部非湍流流体不断进入边界层内而发生相互掺混,使湍流强度显著减弱,同时,边界层内的湍流流体也不断进入临近的非湍流区,因此,湍流和非湍流的界面是瞬息变化的,具有波浪的形状。 因此,所谓湍流速度边界层厚度是平均意义上的厚度。 实际上,湍流峰可能伸到之外,而外流的势流也可以深入到之内。 这就是导致粘性顶层内的流动呈现间歇性的湍流,即在空间固定点上的流动有时是湍流,有时是非湍流。
10.1.2 光滑壁面内层的时均速度分布
这个区域一般假设为常应力区域。 若用表示无量纲离壁面距离,则对于光滑壁面,存在如下无量纲函数关系:
(10.1.2)
其中 表示湍流的时均速度。
1.粘性底层()
这一层紧贴壁面,在早期的研究中一度认为该层流态是层流,直到最近才在研究中发现这一层的流动中有小涡存在,湍流的猝发大都起始于该层。 该层中,湍流的附加切应力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记。 根据Prandtl的混合长度理论,有:
(10.1.3)
对上式进行积分,考虑到当y=0时,,可以得到时均速度的分布式为:
(10.1.4)
注意到无量纲速度和无量纲离壁面距离:
,
所以有
可见,速度分布是线性的。 因此,粘性底层又称为线性底层。
2.过渡层()
由于在该层中,两种切应力为同一数量级,流动现象极为复杂,分析起来也极为困难,因此,通常由实验来确定时均速度的分布:
(10.1.5)
3.对数律层()
该层处于内层的外部区域。 由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该层中,湍流附加切应力远远大于粘性切应力,粘性切应力可以略去不计。 有:
(10.1.6)
对于内层,通常假设,代入上式,并且考虑到,整理可得:
(10.1.7)
转换成相应的无量纲形式得
(10.1.8)
积分上式,得
(10.1.9)
通常根据实验取k=0.4,C=5.5(或5),于是对数律层的速度分布为
(10.1.10)
如果采用不计过度层的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官方兽医考试更新题库及答案.doc
- 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20题(含答案).doc
- 市政工程分部分项划分表(全套)最新版.docx
- (中职)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教案课题: 任务6 创建操作查询.docx
- 通达信筹码峰左右画线主图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docx
- 《GBT 24421.2-2023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标准体系构建》最新解读.pptx
- GB 55009-2021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pdf
- 法医临床学试题.docx VIP
- 河北对口单招第十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计算机)-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ppt.pptx VIP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假如我有九条命》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