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Crfoundation.PDF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2003 年度资助课题
关于我国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北京大学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
王缉慈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
课题组成员:
童 昕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博士
张 辉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生
谭文柱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生
陈宇飞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生
陈倩倩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士生
二零零四年三月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2003 年度资助课题:“关于我国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关于我国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前言
企业思考问题,普遍地从企业战略和竞争的角度着手。地方和中央政府谈竞争力,则习惯地视
经济为一个整体,并且将政策看作主要的影响力。至于地点在竞争和竞争力上的角色,则曾经是一片
空白。经济研究的主流思潮也忽视了地点的重要性。全球化使得企业到处搜集资金、货物和技术,在
最有成本效益的地方设立营运据点。因此,过去,在全球竞争中普遍不看好政府的影响力。而随着产
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这个广泛流行的观点已经被证明是并不符合竞争事实的。随着对产业
集群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开始重新考虑政府参与经济的角色定位。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
首要任务,就是破除对产业集群成长和升级的障碍。虽然目前对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了
解,但对产业集群的一些基本问题,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仍然很模糊,由此会导致政府在制度安排
上出现偏差。
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形态,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并波
及整个沿海地区。这一趋势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现在就要及时对
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和国内某些地方经验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下一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发
展和产业集聚的趋势及其影响。
集群的宏观分析需要和行为导向的集群微观层面结合起来,本课题不是一个理论性研究报告,
而是结合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诠释集群发展实践。所以,本研究通过穿插运用集群具体实践来
构建了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即总论部分;并通过选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浙江的温州鞋业、宁波余姚模
具、江苏的通州家纺、浙江平湖光机电等四个比较典型的或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集群具体案例,进行深
入分析和探究,由此构建了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即专题案例分析部分。最终,在实地调研和不同研究思
路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澄清了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轮廓,得出一些地方产业集群
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展开,内容涉及产业集群中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动问题、行
政区划问题、税收政策、产业集群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产业集聚的区域特征、产业集群之间相互关
系等方面。课题研究主要侧重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内容,特别在研究中探讨了中央政
策和地方政策之间的关系,全国统一性与地方差异性的协调等问题。
1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 2003 年度资助课题:“关于我国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2
前言 1
第一部分 总论 4
1 研究背景 4
1.1 集群发展的国际背景 4
1.2 集群的概念和意义 6
1.3 集群概念的由来和发展 9
1.4 集群研究的理论简述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