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初学了解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算法分析初学了解课件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1/2) ;叙述贪心算法的模式和解释当什么情况算法设计会需要它,练习使用此模式的算法,实现并分析贪心算法; 实现图论算法和使用图论计算为关键的算法,分析它们,以及如何使用图来模拟工程问题;;一定要拥有一本教材!!!;;第三部分(Part III)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第十章 基本的数据结构(Elementary Data Structures) 第十一章 散列表(Hash Tables) 第十二章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s) 第十三章 红-黑树(Red-Black Trees) 第十四章 扩充的数据结构(Augmenting Data Structures) 第四部分(Part IV) 高级的设计与分析技术(Advanced Desig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第十五章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第十六章 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s) 第十七章 分摊分析(Amortized Analysis) ;第五部分(Part V) 高级的数据结构(Advanced Data Structures) 第十八章 B-树(B-Trees) 第十九章 二项式堆(Binomial Heaps) 第二十章 斐波纳契堆(Fibonacci Heaps) 第二十一章 不相交集的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s for Disjoint Sets) 第六部分(Part VI) 图算法(Graph Algorithms) 第二十二章 基本的图算法(Elementary Graph Algorithms) 第二十三章 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s) 第二十四章 单源最短路径(Single-Source Shortest Paths) 第二十五章 全对的最短路径(All-Pairs Shortest Paths) 第二十六章 最大流(Maximum Flow) 第七部分(Part VII) 精选的主题(Selected Topics) 第二十七章 排序网络(Sorting Networks) ;本课程的难点和学习方法 ;教材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Second Edition),(美)Thomas H.Cormen Charles E.Leiserson Ronald L.Rivest Clifford Stein,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 1、算法设计与分析 王晓东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算法分析与设计 (美)Michael T. Goodrich Roberto Tamassia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3、算法设计技巧与分析(沙特) M.H. Alsuwaiyel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4、算法设计与分析 郑宗汉 清华大学出版社 5、算法导论, Thomas H.Cormen Charles E.Leiserson Ronald L.Rivest Clifford Stein著, 潘金贵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在学期中将会指定多次作业。要求同学上交并给出成绩,作为部分期末成绩。 作业的目的是让同学有练习掌握课堂内容的机会。因此,鼓励同学们合作解题。 在上课过程中鼓励课上大胆讨论,根据表现记入平时成绩。; 当被指定“用一个算法”来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提供以下部分: 1. 算法的描述:伪代码(pseudocode)。 2. 最少以一个工作例子或图表来更明确的显示你的算法是怎样工作的。 3. 算法正确性的一个证明(或表示)(*)。 4. 算法执行时间的分析。 ;相关事项;Grading policy: ; 古城哥尼斯堡,景致迷人,碧波荡漾的普瑞格尔河横贯其境。普瑞格尔河的两岸及河中的两个美丽的小岛,由七座桥连接组成了这座秀色怡人的城市(如图)。市民们喜欢四处散步,于是便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设计一种方案,使得人们从自己家里出发,经过每座桥恰好一次,最后回到家里。这便是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热衷于这个有趣的问题的人们试图解决它,但一段时间内竟然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后来,问题传到了著名数学家欧拉那里,居然也激起了他的兴趣。他从人们寻求路线屡遭失败的教训中敏锐地领悟到,也许这样的方案根本就不存在。欧拉经过悉心的研究,1736年,年方29岁的欧拉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向圣彼得堡科学院递交了一份题为《哥尼斯堡的七座桥》的论文。论文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引发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图论的诞生。 ;七桥问题;Euler 定理;欧拉图;56;哈

文档评论(0)

dmdt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