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

《君子為禮》簡七字詞考釋二則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君子為禮》整理者張光裕先生指出:「由第五簡『凡色毋憂』以下至第七簡『足毋墜、毋高』,所述多與容禮有關。」其說誠是。在學者的努力之下,這些關於容禮的詞語已大部分得到正詁,惟第七簡尚有討論的空間,今試釋如下: 身毋、毋倩   張光裕先生考釋說:「『』從身、從安。『安』,簡文多用為『焉』。因讀『』為『偃』。身宜正直,故云『毋偃毋靜』。」謹案:張先生將「」讀為「偃」可以信從。《說文》:「偃,僵也。」段注曰:「凡仰仆曰偃,引申為凡仰之稱。」朱駿聲說:「仰而倒曰偃。」《廣雅?釋言》:「偃,仰也。」《廣雅?卷四上?釋詁》:「崩、頓、偃、仆,僵也。」王念孫《疏證》曰:「頓之言委頓也。《淮南子?道應訓》云:『趨則頓,走則顛。』偃仆者,《說文》:『偃,僵也』、『仆,頓也』……《吳越春秋》云:『迎風則偃,背風則仆』,仆是前覆,偃是卻倒。」但是將「倩」讀為「靜」卻與身體正直沒有關係。筆者以為「倩」應讀為「傾」。青,清紐耕部;傾,溪紐耕部。疊韻,聲紐看起來似遠,但如陳劍先生指出:有一些精組字跟見系字是有密切關係的,如「僉」是清母字,以之為聲符之字聲母或為精系,如「憸」字,大多聲母在見系,如「檢、劍」(見母)、「厱」(溪母)、「儉」(羣母)等。至於通假證據如:《說文》「」字異體作「赬君人者何必安哉楚邦之中有食田五貞總結以上可見「倩」讀為「傾」是沒有問題的。《禮記?曲禮下》「傾則奸」,鄭玄注:「傾或為側」,孔疏:「傾,欹側也。」古籍本有「傾身」或「身傾」的說法,如: 《史記?酷吏列傳》:「周陽侯始為諸卿時,嘗系長安,湯傾身為之。隗囂公孫述列傳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恭思褚皇南風熾虐,國喪身傾。玄入建康宮,逆風迅激,旍旗儀飾皆傾偃。玄入建鄴宮,逆風迅激,旌旗、服章、儀飾一皆傾偃。高祖陳霸先但運不常夷,道無恆泰,山岳傾偃,河海沸騰看得出來,「偃傾」是欹側不正的意思,正可理解簡文「身毋(偃)、毋倩(側)」。此外《新書?容經》:「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從容而任。則《事林廣記幼學類【八曰斈立】拱手立身毋得跛倚欹斜按:張先生將「」讀為「搖」應可信從。但是「」的考釋卻有待斟酌。此字作: 看起來的確從氏從止。但是我們知道古文字「氏」與「氒(厥)」常常因形近而訛混,如: 《孔子詩論》16「吾以葛覃得氏〈氒-厥〉初之詩」 《上博緇衣》19「其集大命于氏〈氒-厥〉身。」 《融師有成》5「氏〈氒-厥〉狀若生」) 《保訓》4的「自稽氏〈氒-厥〉志」 可見本簡的字形有可能是上從「氒」的。而其下的「止」旁與「足」旁可義近通用,如《陳簠齋手拓古印集》164頁著錄一「劉」漢印,「」字劉釗先生認為應該釋為「」(又如《說文》古文「企」作,許慎云:「古文企從足。」張富海先生指出:「從『足』與從『止』同義。」可見本簡字確實有可能是「蹶」。《說文》:「蹶,僵也。一曰跳也。」《禮記?曲禮》:「衣毋撥,足毋蹶蹶,行遽貌足毋蹶毋蹶可為簡文「行毋蹶」之注腳。又如《國語·越語》:「臣聞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蹶」亦是疾行也。《禮記?玉藻》:「君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可見「行毋蹶」自然可以「毋搖」。又《新書?容經》曰:「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從容而任。從容而任特別是《釋名?釋衣服》:「仰角,屐上施履之名也。行不得蹶當仰履角舉足乃行也。「行不得蹶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8頁。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9頁。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1985年10月)381頁。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6月)711頁。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117頁。 陳劍:〈甲骨文舊釋「眢」和「」的兩個字及金文「」字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頁143-144。又見於氏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4月)223頁。 參李天虹《君人者何必安哉》補說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冊1535頁。 〔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235頁注3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59頁。 見單育辰:〈上博竹書研究三題〉《簡帛研究二OO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48頁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