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搜索一下墨竹话题诗这首诗
搜索一下墨竹话题诗这首诗
篇一: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学
1、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2、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
(2)介绍背景:
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感知。
(2)范读。(听录音)
(3)练读。
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
b、指名读(大家评议)
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自主学习
(1)字:衙、斋、 燮、 号、 寒放赈、救济、 遂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介绍诗意。
a、自练。
b、小组内练讲。
c、指名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5、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6、对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解(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了爱民之气节。)
四、达标训练
1、《墨竹图题诗》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2、让生阅读有关“竹”的诗句,认真体会“竹”在古代诗句中的蕴涵。 唐代.杜甫《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宋.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五、堂清检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竹。 2、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古诗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经验与教训:
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首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先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然后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可采用多种形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教师要加强指导,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学学生积累的课外古诗词较少,拓展有一定难度,今后要加强课外古诗词的积累。
篇二:古诗二首(墨竹图题诗)38
宝鸡市陈仓区千渭小学四环开放式导学案38
班级:六年级班 小组:姓名:
【一环结构预习 -------我参与】
一.完成两篇课文的结构预习,抄写、背诵古诗及译文。
二.查资料解释词语及句中标注词语。
衙斋: 萧萧: 些小: 吾曹:
吏放赈:
三.《墨竹图题诗》同《墨梅图题诗》一样都是:的作品,作者借物自喻或喻人,抒发 。
四.《竹颂》是篇抒情散文,集中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全文押韵,在表达对桃花、紫罗兰、牡丹的蔑视时又转为 韵,韵律的转换显示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独具匠心。
五.我欣赏的诗句:
【二环探究展示 -------有风度】
探究一:诵读《墨竹图题诗》,分析“竹”象征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