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梦、一九六六年河南农村访问记.doc

这不是梦、一九六六年河南农村访问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不是梦、一九六六年河南农村访问记

这不是梦、一九六六年河南农村访问记一 十月,正是秋收的季节,在一个睛朗的日子里,我们应金星奖章获得者全面模范社主任魏来同志的邀请,前去访问河南省的“远景”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参加他们的庆功大会。我们先从北京到郑州,飞机掠过那金黄色的水稻田,白花花的棉田,还有那翠绿色的一条条像棋盘格子似的防护林带;在耸立着数不清的烟囱的郑州城上盘旋了一下,就降落了。我们没有时间多呆,一下飞机就赶紧搭上黄河大轮船。 现在黄河的航运跟长江一般热闹了,打上海、天津开上来的五百吨大拖船,装满着各式各样的产品,有的往东,有的往西。沿河两岸是国际闻名的黄河大堤,人们都叫它做“新的长城”。堤上奔驰着十轮大卡车,那几辆竖着红色旗帜的,准是合作社送公粮的汽车。堤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田园,在远处,可以隐隐约的地看见一些红色的点点,我想,那不是苹果,就是红叶。 “远景”社原是一个普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月以前,我们都还不知道它。本来嘛,全国有几十万个社,哪能一一搞清楚呢?我们还记得十几年前,全国有几万万个体农民,那时把它比成“汪洋大海”。后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组织成了几百万个初级社,数目虽比个体农户减少了几百倍,可是还不算小。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都先后转成了高级社,又展开了并社运动。三五个社一并,每个社差不多都有几百户或是千把户。但是祖国实在太大了,就这么并,到目前也还有几十万个社哩。 在这几十万个社里面,每年都要选拔出一批各项生产好,文化学习好,而且政治表现更好的全面模范社。当选为模范社的社主任,就在国庆节的时候,被接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远景”,就是今年的全面模范社之一。 二 老魏亲自驾了一部大马车来接我们。 为什么还没有小汽车呢?大家有点奇怪。他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于是笑着说:“这匹老马是我多年的伙计,早年还拉过双轮双铧犁呢!总舍不得离开它。现在到底要完成它的历史任务了。”原来这次农业部奖了他一部第二汽车制造厂新出的吉普车。坐在马车上,老魏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他刚参加了县委召开的电话会议,县委书记在电话上检查和布置了工作。这几天,全省棉花千斤(籽棉,以下同)县的竞赛,正闹得热火朝天。这个县去年的每亩平均产量,就已经突破了一千斤,可是被人家一千零几十斤的抢夺了锦标。今年他们特别加油干,听说能靠近一千一百斤。拖拉机站站长也在电话里向各处的康拜因手安排工作。老魏还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们这里的康拜因,都是第三拖拉机厂的新出品,质量好,效率高,从来不出毛病。 在这个过去一直被认为偏僻的乡村里,家家都装上了电灯。屋顶上的电力扩音器,正在播送着悦耳的音乐。我们就在社主任的办公室里,跟北京通了一次长途电话。 晚上,社的副主任谢芳枝同志给我们介绍社的基本情况。她原来是社里的劳动模范,后来被送到省里高级农校去学习,才二十多几,当上副主任还没有多久。 全社一共一千一百多户,有两万多亩田地(都是水浇地)、两千多亩果园和山林。田地中有一部分原来是沙荒,在种植了防护林带以后,才逐步开垦成良田的。至于那些果树和山林,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他们制定了全面规划以后才种植起来的:现在已是鲜果满枝、绿树成荫的花果山了。另外,他们社里里还养了两千多头羊,一千多口猪。要是把社员自己养的加起来,至少还要加一倍。因为现在再也不闹什么猪丹毒、猪霍乱、猪肺疫……了。养一窝长一窝,发展得特别快。 第二天一早,谢芳枝同志陪我们去参观。他们几个主要的社干部现在都是“脱产”(专职)的了。他们生产上最出色的是,实行了棉麦两熟制,麦子平均每亩五百多斤,籽棉上千斤。三门峡水电站 建成后,他们立刻搞起了电力灌溉,引种了水稻。水稻的产量一开始就有八九百斤,今年已超过了一千斤。不过种的还不多,看情况他们将逐步扩大水稻的栽培面积。这个合作社的稻田大部分巳经收割,正在忙着准备秋翻地呢! 棉田里却还很热闹,康拜因正在忙着。我们走过去看看,也不知道种的是什么新的品种,植株矮得很,才半人来高,果枝很短,一看就知道不是人工整的,是植株的原来形态,因为节间也那么短呀。棉桃几乎一个挨一个,简直像芝麻杆子了。一亩约有上万株。一个老社员在旁边逗趣地说:“早年我们这儿种的棉花,高高大大的,一亩地的棉柴,时常比籽花还重。那时山上没柴,煤又贵,多收一些棉柴不正好吗?现在可不同了,有了电,一斤籽花可换十度电,再便宜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只要它长棉花,不要它长棉柴了。” 正说着,头顶上掠过了一架农用飞机。原来这是给冬小麦施基肥的。为冬小麦施基肥的办法在这里还是刚开始,明年还打算搞棉花根外施肥,也是用飞机。 离开棉田,她引我们到那片一连一千多亩的果树园,主要是梨和苹果。这几年他们把东北和山东的苹果都引种到这儿来了,而且都长得不坏。果园旁边有一排新建的房子,走过一看,原来是用电发热的温室,里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