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陵沁公路K5820—K6190段滑坡治理
陵沁公路K5+820—K6+190段滑坡治理摘要:本文通过对陵沁公路滑坡环境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到了滑坡产生的条件,通过对滑坡类型和滑坡机理的分析,找到了滑坡产生的原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判定了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了设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排水设施等综合整治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陵沁公路;滑坡;治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in Mausoleum Road landslid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sis found the landslide occurrence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type and mechanism of landslide Landslide Analysis, find the causes of landslid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andslide is in an unstable state, puts forward setting up the anti slide pil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frame, drainage facilities such as the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scheme, received good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Qin Ling Road; landslide;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一、滑坡概况
该滑坡位于省道陵沁公路(S332)K5+820~K6+190段,滑坡区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地面高程介于1270~1334.4m之间。滑坡位于三条东西向和北东向冲沟的沟脑部位,滑坡带后缘总下错达5m,前缘已形成滑坡鼓丘,中部露出了光滑的滑面。该滑坡的主滑方向为SW260°,与岩层倾角(245°∠10°)基本一致。滑坡体南北长约360m,东西宽约240m,厚度2.0~17.8m,平均厚度10.5m,体积约88万m3,属于巨型土质滑坡。
二、滑坡环境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滑坡区上部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和中、上更新统粉土及粉质粘土,下部为石炭系太原组(C3)地层砂岩、泥岩夹石灰岩和炭质页岩,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但总体倾向SW(185°~265°),倾角7°~31°。原地貌由于地处山顶,上部基岩风化比较严重,风化后多为粘土粒状土,遇水软化或泥化,抗剪力急剧下降,使滑坡基本沿泥页岩的强风化带和第四系接触面发育,为陵沁公路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滑动结构面。
2.地质构造。构造结构往往是岩体强度的薄弱部位,构造裂隙的发育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并为地下水径流提供了通道,同时,使风化作用向深部发展。此段地层产状较平缓,倾南西或北西,倾角只有7°~10°,不易产生岩层顺层面滑动,但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发育,岩层褶曲较强烈,沟下切较深,为斜坡变形创造了临空条件,故地质条件不良是滑坡形成的基础。
3.气候条件。该区属暖温半干燥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700mm,多集中于7、8、9月份,各种自然风化营力作用强烈,形成了有利于破坏斜坡稳定的环境条件。大气降水的入渗,使风化泥岩的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了滑坡的形成。
4.水文条件。滑坡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较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砂岩裂隙之中,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游沟谷排泄。在滑坡两侧沟谷下段(滑坡前沿)有四处泉水出露,流量0.2-3.0L/s,均为下降泉。地表水及地下水沿着新的径流通路—滑移裂隙下渗,不仅增加下滑面(带)上岩土体重度及动力水压,更重要的是使下滑面(带)上的岩土体软化和水解,降低其抗剪强度,这对加剧坡体滑动和增大滑坡规模起了重要作用。
5.人类原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滑坡体的稳定。在陵沁公路修筑过程中填沟修路堤加载、公路修筑完成后路堤边坡外缘人为倾倒城镇建筑和生活垃圾,并且边坡周围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渗入等均给边坡的稳定造成影响,也是滑坡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滑坡类型分析
1.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分类,该滑坡是各种不同性质堆积层,沿基岩面的滑动,故该滑坡为堆积层滑坡。
2.按滑体厚度分类,滑坡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