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土壤圈.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土壤圈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二.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成土因素的相互作用 各成土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各成土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普遍而长期存在。 成土因素中任何一因素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因素发生相应变化,土壤发生及其类型也会相应变化。 不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具有同等重要性。 成土因素不可能在相同的水平上作用于土壤,它和其他因素之间呈动态平衡。 土壤形成是各个动态因素作用的总和,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 土壤形成过程 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加到土壤中。 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 在土壤内部物质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 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转化。 (四)地形因素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 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 斜坡:排水快,物质易遭淋溶-砾质薄层土壤。低洼: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 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 地形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五)时间因素 土壤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前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程度。一般而言,绝对年龄越大,相对年龄也越大。 土壤发育的时间(成土年龄)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 最年轻的冲积土或发育在新鲜露头上的土壤,其经历的年代最短,绝对年龄最小。一些最古老的土壤,第三纪已存在,绝对年龄达数千万年。我国西北地区的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和黑垆土等,多分布在黄土沉积区,在厚2-3m左右的土壤剖面中,其成土年龄:上段1500—3000年,中段4000-7000年,下段8000—12000年。在3 m以下到10 m或20—30 m更深的土层,埋藏多层古土壤,成土年龄数万年到数十万年。古土壤埋藏愈深,成土年龄愈早。祁连山和天山等西北地区山地的高山土壤,基本上是发育在自全新世早期到现在冰川退缩后遗留的新老冰碛物上,这些冰碛母质由现代冰川末端外延数千米到十多千米、其上发育的原始土壤、高山寒漠土、原始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和钙积高山草甸土在新老冰碛物上依次排列,它们的成土年龄分别是数年至20(或30)年,30—800(1000)年,1000—2000年,2000—6000年和6000—11000年。 通常所谓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的发育程度,而不是指年数,亦即通常的所谓相对年龄。发育程度高的土壤,所经历的时间大多比发育程度低的土壤为长。但是有些土壤所经历的时间虽然很长.然而出于某种原因,其发育程度仍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土壤剖面发生层次明显、剖面构型复杂和土层厚度较大的土壤,其发育程度较高;剖面分异不明显、构型简单、土层厚度较薄的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地形平坦的地方,土壤发育程度较高;易受侵蚀的山坡,土壤发育程度较低。 (六) 人类生产活动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在认识土壤客观性质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利用改造定向施肥,创造不同熟化程度的耕作土壤 。 人类活动改变自然环境条件,如修筑梯田、灌排工程,放牧,砍伐林木等。 人类活动改变土壤内在组成,加速土壤形成过程,改变发展方向,如施肥、灌溉排水等。 土壤形成过程是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过程的综合, 母质与气候之间的辐射能量交换是这一综合过程的基本动力,土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转化则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实际内容。 土壤形成过程是随着时间进行的。 土壤形成过程由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的基本现象构成。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导致土壤向某一方向发展,形成特定类型的土壤。 土壤形成过程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球重力场之下进行的。地理位置影响着这一过程的方向、速度和强度。地球重力场是引起物质(能量)在土体中作下垂方向移动的主要条件。地形则引起物质(能量)的水平移动。 三.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地质大循环 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 过程:基岩出露地表--风化淋溶--风化壳--搬运--沉积物--沉积岩; 时间极长、范围极广 意义:形成疏松多孔的成土母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础。 生物小循环 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来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