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三次融合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三次融合及其启示摘要:19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三次融合,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启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和萌生,总是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紧密相连,总是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理论观点的交融、碰撞密不可分。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19世纪的背景条件,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我们无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样,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离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也就无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6-0048-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在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的解放为出发点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立场、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基本观点、判断和范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机整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孕育、萌生、发展、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历了三次大融合。正是通过这三次融合,建构了一个严密的、有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辉煌,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次融合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次融合是在其基本立场确立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主要标志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完成。这次融合是以三次转变为前提和基础的。
(1)在大学期间,由对法律的研究转向对哲学的关注和思考,为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提供了前提。通过对法律的研究,马克思发现了现实的法和法原则之间的矛盾,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并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① 。马克思转而研究哲学,用哲学澄清自己的思想,理清自己的思路。
(2)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思想和立场的转变为理论融合奠定了基础。“从《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到《德法年鉴》时期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一方面发现了理论对实践,哲学、政治国家和法对市民社会的依赖关系,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为农民利益辩护到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利益辩护,进而到发现无产阶级承担着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② 这次转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
(3)在研究中,从哲学向经济学转变,实现了
*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探索——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重构问题研究”(L11AKS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成长规律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0JD710063)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次融合。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但是对市民社会的剖析不能通过对法哲学的批判来解决,而“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③。所以,从1843年10月开始,马克思开始经济学研究,而《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也称《巴黎手稿》或《巴黎笔记》)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做综合的阐述”④。但由于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体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尚未形成,马克思对哲学、经济学的研究和共产主义的论证还建立在其异化劳动理论基础上,因而严格来讲,它们还只是连贯在一起而不是融合。“马克思自己并没有提供《巴黎手稿》的结论,要从这样一部探讨了包含有经济学、社会批判、哲学、历史、逻辑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不连贯的作品中得出结论是不可能的。虽然每一部分都有独立的主题,但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部分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恩格斯描述的马克思思想的三个组成部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法国社会主义和英国政治经济学)在这里似乎第一次连贯起来了,如果还没有融合在一起的话。”⑤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次融合是在其哲学方法论确立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主要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这次融合是以哲学上的革命和经济学理论的初步建立为基础的。
(1)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完成哲学上的革命。这主要体现在:在《神圣家族》一书里,虽然还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但不乏对新世界观的进一步探索,体现了由异化劳动理论向唯物史观过渡的思想,处于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试析工程管理中索赔原则及方法.doc
- 试析如何做好工程管理工作.doc
- 试析体育教学中教育公平.doc
- 试析工程造价预算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doc
- 试析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doc
- 试析建筑照明控制系统控制应用.doc
- 试析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doc
- 试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理措施.doc
- 试析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演变.doc
- 试析新课标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策略.doc
- 2025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四川九州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招聘法务审计部副部长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岗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粤聚英才粤见未来”广东云浮市中医院人才招聘2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四川泸州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企业春季招聘4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试验工程师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5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招聘(河南)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5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