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狂人日记》-从果戈理到鲁迅
《狂人日记》:从果戈理到鲁迅摘 要:1918年的鲁迅的《狂人日记》与1834年的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着承接与革新的联系,本文从文体、风格、主题三方面作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狂人日记》;果戈理;鲁迅;文体;风格;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05-02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什么联系呢?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说:
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出现了……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但后起的《狂人日记》……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
鲁迅这段话公示了自己写作《狂人日记》是受了果戈理的影响,并且自己评价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 下面本文就从文体、风格、主题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
一、文体
中国古来并无日记体小说,章回体是中国小说的典型模式。章回小说讲求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以情节取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是章回小说的杰出范例。中国日记体小说真正开始于鲁迅的《狂人日记》。这部由13则日记构成的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
然而,鲁迅的这部划时代的杰作却是果戈理直接影响的结果。从文体上看,两部作品都是日记体裁,都用第一人称。从篇幅上看,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20则,鲁迅的《狂人日记》有13则。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每则都有明确的日期,从相对具体的10月3日、4日开始,历经11月和12月的数天,再跳跃到2000年4月43日和3月86日,乃至后来无法辨别的某月、某日等,尽管有些荒唐,但依旧符合“日记”的特征。相比之下,鲁迅的《狂人日记》并没有明确地标明日期,而只是用中国数字的“一”、“二”、“三”……来表示。尽管有些差异,但仍然都属于“日记”的文体范畴。
如此一来,鲁迅的某些独创就相对大打折扣了。因为鲁迅《狂人日记》使用的文体,果戈理早在80多年前就已经用过了。那么鲁迅的突破究竟表现在哪里呢?首先,鲁迅的《狂人日记》创造性地加了个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余”与“我”) ,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为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其次,鲁迅一改果戈理平铺直叙的手法,采用倒叙,更显起伏跌宕、波澜生姿。正是这样的独创之举,鲁迅把拿来的“日记体小说”本土化、民族化了。
二、风格
果戈理的讽刺是幽默的讽刺,是含泪的讽刺。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指出,“他的全部中篇小说都是这样:开始可笑,后来悲伤!”“果戈理的这种独创性,表现在那总是被深刻的悲哀之感压倒的喜剧性的兴奋里面”。
初阅《狂人日记》,最先的感觉是“可笑”。波普里希钦的傻气,对周围的荒唐感受,对司长女儿的单相思,以及听得懂狗的语言、看得懂狗的信件的“特异功能”都会引起读者的笑意。这是幽默的笑、嘲讽的笑。然而,当波普里希钦得知司长的女儿要嫁人,天下的好处都要被上等人抢走而发怒发疯时,人们的心头就不免一震。“为什么我是个九等文官?”不仅在折磨着波普里希钦,也在叩击着读者的心弦。最后,当波普里希钦被关进精神病院还以为去了西班牙,被残忍地折磨还以为是西班牙的风俗时,人们的心就会不觉颤抖。当痛苦不堪的波普里希钦喊出:“妈妈……把可怜的孤儿搂在你的怀里吧!……妈妈!可怜可怜你的病孩子吧!”的呼叫的时候,眼泪会不由自主地盈湿读者的双眸。这“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将这个小人物的悲剧推向了高潮。
果戈理的这种讽刺风格对鲁迅有直接的影响。鲁迅曾说: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
十九世纪前叶,果有鄂戈理者起,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
然而,他们的讽刺风格却同中有异。果戈理的讽刺带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而鲁迅则充满战斗精神。评论家在论及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时指出:“在这篇小说中,果戈理的笑声急剧地转化为眼泪。开头它是一个很可笑的故事……而结尾时却是一位无名的母亲在哭自己的儿子。”果戈理虽然以文学作武器向旧世界呐喊,但不想从根本上触动农奴制度,因而他的反抗只能是哀叹、抱怨,是一种悲怆、哀怨的伤感。而鲁迅则充满战斗的力。他批刺礼教的虚伪绝不手软,他正视人性的黑洞也义无反顾。“救救孩子”的大声疾呼蕴蓄着刻骨的自省与反思,张扬着战斗的激情与猛力。
三、主题
果戈理在作品里没有直接触及当时迫切的农奴制问题,他仅仅是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