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走向展望
中国原创音乐剧市场走向展望【摘要】中国音乐剧市场大量地引进外国音乐剧,对于海外剧目进行适当的改编,使其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迎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但中国的市场不能永远只为别人的码头买单。只有将原创进行到底,开辟我们的市场,才能摆脱西方音乐剧的冲击,使本土音乐剧走出特色。
【关键词】意大利音乐剧 中国原创音乐剧 市场走向
音乐剧在欧美,有如戏曲在20世纪前的中国,是最为流行最为大众的综合戏剧形态,相应的音乐剧理论也相对完备。从1977年中央戏剧学院排演百老汇名剧《西区故事》开始,为数不多的几大艺术院校开设了音乐剧专业。当前国内音乐剧大都以美国百老汇经典和法国优秀音乐剧作品为排演对象,而对意大利音乐剧的研究,国内音乐剧人士还尚未介入。
比之于美国和法国,意大利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与中国人要相近些。我们甚至发现,剧中意大利人的有些生活细节与中国东南地区的人们巧妙相合。比如小镇姑娘听见有人打喷嚏便会下意识地说一句“长命百岁”,就与江西的一些乡镇妇女习惯相同;而坐船飘离家乡前,总不忘带上保护神的圣像,又与漂泊到新加坡的福建渔民总要带上家乡的土地公情愫一致。因此笔者想通过排练一部成功的意大利音乐剧作品,来探究音乐剧的教学方式和创作方法,通过剧本翻译、分析,再到舞台呈现过程,研究中国音乐剧观众审美方式的内在需求。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现状
中国音乐剧事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从最初的《芳草心》到《日出》、《爱上邓丽君》,中国音乐剧步履为艰地向前迈进着,同时也有一大批的音乐剧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到它的推广和教学中。现在,中国音乐剧市场大量地引进外国音乐剧,对于海外剧目进行适当的改编,使其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迎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中文版《妈妈咪呀》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中国的市场不能永远只为别人的码头买单,只有将原创进行到底,开辟我们的市场,才能摆脱西方音乐剧的冲击,使本土音乐剧走出特色。
伴随着外来经典音乐剧的纷纷引进,音乐剧的形象也获得了清晰的呈现。音乐剧不仅作为一门舞台艺术,也作为一个产业进入了视野。为何原创音乐剧的反响不佳,为何与引进的经典名剧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可能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观众的心理分析。现在国内还没有固定的音乐剧观众。即便有,大多数受海派气象的影响,对本土原创的音乐剧却没有太强的认同感,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剧本和音乐的创作没有考虑到观众内在审美的需求。加之早期外国音乐剧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比中国本土音乐剧发展成熟,能够使观众更快的接受和认可,也造成了观众在心理上的认可差距。
其次是高票价的阻碍。浅利庆太说,“票价过高,赠票太多”是制约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瓶颈”之一。让我们看一下近几年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票价表:
在日本看一部音乐剧只需要一般工资的1/20,可在国内却几乎要耗尽了一个月的工资。尽管这两年音乐剧票价在逐年下降,尤其是中文版的《妈妈咪呀》,最高票价880元,最低只有99元,在展开沪上的第二轮演出时更是从上一轮的99元降至80元,还特地为广大学生预留一部分80元的演出票,降低票价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地培养音乐剧观众。但是培养市场仅靠一部戏怕是远远不够的。
然后是专业演员的培养及佳作匮乏。在意大利、英国、百老汇每天都有剧目上演,演员工会不停地发布各种招聘公告,从而使得演员可以不停地参加各种面试,使其获得演出机会。而在中国,大多数的中国原创音乐剧都是国有院团计划性投入,又或者是民间机构在没有确切的了解市场的基础上盲目追求大投资、明星班底。更有甚者是用电声伴奏的戏曲作品、只加了简单的换场或舞蹈的话剧作品,就把自己归入音乐剧。而编剧大都是话剧、电视剧以及戏曲编剧跨行客串,这完全违背了创作规律。
中国原创音乐剧是先从“商”还是先从“艺”
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曾说过,他制作音乐剧的出发点在于是否感动了自己,是否为剧本流了泪,而不是是否赚得盆满钵满。其实,当一部作品感动了人,获得回报也是必然的。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美学方法为探讨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市场语境下的生存方式提供了一个理论支点。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艺术家就是生产者,艺术作品是产品和商品,观众是消费者,他们之间构成着一定的艺术生产关系。因此当音乐剧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必定会受到市场价值规律的引导和制约,那么,运用相应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策略使音乐剧的审美价值转化为相应的市场交换价值就成为理论逻辑的必然。
但不同于欧洲音乐剧拥有成熟的经营与管理机制,我国音乐剧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机构还不成熟,没有一套完善的商业操作体系。要想使得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实现双赢,还是要从音乐剧的创作出发。只有拥有了好的作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从而获得资金投资与更好的创作,实现一个良性循环,使中国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