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形象白鹭课件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社会意义)。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咏物诗。 古诗常见 意象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 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郑思肖《画菊》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凄凉悲伤的象征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浮云比喻 在外漂泊的游子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 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 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洁白、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运用象征手法,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 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时还需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2、通过动静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