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实质发展计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实质发展计画.doc

第五章 整地排水計畫 第一節 排水系統計畫 本計畫基地非位於山坡地,基地地勢相當平坦,北側有大洲堤防防汛道路排水設施接南陽溪,南側有排水路匯入羅東溪,因此基地內之排水系統將分別納入上述既有排水設施中。有關本計畫排水規劃如下: 一、排水系統設計標準 (一)保護標準 依據「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壹、總編第23條,基地開發後,排水系統在平地之排水幹線(如箱涵、野溪)應依據二十五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設計,排水支線(如涵管)應依據十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設計,排水分線(如U型溝)應依據五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設計。 上述非都審議規範第22條,基地開發後,包含基地之各級集水區,以二十五年發生一次暴雨產生對外排放逕流量總和,不得超出開發前之逕流量總和。並應以一百年發生一次暴雨強度之計算標準提供滯留設施,以阻絕因基地開發增加之逕流量,有關逕流係數之採用,得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頒之水土保持技術規範,並取上限值計算。 本計畫降雨強度採用值詳如前述新北城雨量站Horner公式,並整理如下: (二)集流時間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十九條之規定:集流時間(t)係指逕流自集水區最遠一點到達工程地點出水口所需時間,一般為流入時間與流下時間之和,其計算公式如下: 集流時間tc=t1+t2 式中 t1:流入時間 t2:流下時間 流入時間:雨水經地表由集水區邊界流至河道所需時間 t1= :漫地流流動長度。 v:漫地流流速採用0.45 m/sec計(一般為0.3~0.6m/sec) 流下時間:雨水經由河道由上游至下游所需時間 流速之估算,於天然河段可採用芮哈(Rziha)經驗公式估算: t2= L/ 其中,W = 2(H/L)0.6 式中,t2:流下時間()。W:流下速度(m/)。 H:溪流縱斷面高程差(m)。L:溪流長度(m)。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條中有關逕流係數之決定,分為開發整地區及無開發整地區兩大類, 表逕流係數C值之選擇參考表 集水區狀況 陡峻山 山嶺區 丘陵地或森林地 平坦耕地 非農業使用 無開發整地區之逕流係數 0.75~0.90 0.70~0.80 0.50~0.75 0.45~0.60 0.75~0.95 開發整地區整地後之逕流係數 0.95 0.90 0.90 0.85 0.95~1.00 (一)洪峰流量之推估 根據前述集水面積、降雨強度公式、集流時間及逕流係數,利用合理化公式推估現況基地水系洪峰流量,合理化公式如下: 式中,Qp:洪峰流量(立方公尺/秒)。 C:逕流係數,視現地及渠道狀況推估。 I:降雨強度(mm/hr) A:集水區面積(公頃)。 (二)排水系統配置原則 基地位於蘭陽溪與羅東溪交會口附近,考量河川100年頻率洪水位,墊高基地,以免淹水。 蘭陽溪附近100年洪水位EL.9.3m,基地含出水高整地至少EL.9.8m,再增設重力排水坡度需求,排水系統保護標準不論管、箱涵或路側邊溝均採用統一標準25年頻率。 本計畫依整地之型式排水系統主要由北向南單向排水,並考量減少逕流過於集中,故排水系統主要分為東西兩區,地表逕流並經路側邊溝收集後分別匯入設於東側及南側滯洪沉池,相關說明如下: 1.單向排水 以開發區填高後地勢以由北向南遞減,計畫區逕流則均導向羅東溪日興排水排放,本案採逕流集中排放至鄰近區域排水,減少匯入蘭陽溪穿越高灘地之困難度,排水系統平面示意詳如圖5.1-1及斷面示意如圖5.1-2。 圖5.1-1 單向排水平面示意圖 圖5.1-2 單向排水斷面示意圖 2.兩區排水 以開發區西北及中央北則為計畫整地高點,則排水系統可略分為兩區,並沿計畫道路設置路側邊溝,經檢討兩區集水區分別為東側開發區約3.95ha,其中含露天池體約1.78ha;西區其開發區總集水面積約為5.98ha,其中露天體池約佔1.66ha。本計畫依此原則配置排水系統,除排水系統並分別設置兩處滯洪沉砂池,平面配置詳如圖3.1-2。 (三)排水系統檢討模式 排水設施最主要目的將地表逕流水或地下滲透水有效引導、分流或排除至下游安全地區,避免因逕流集中,造成坡面沖蝕,減少其逕流破壞力,以避免坡地災害發生。 本計畫區之排水設施分別考量現況地形、地貌及集水分區設置截流溝及排水溝導引水流,其設計配合各開發區及計畫道路配置分別採用明溝或暗溝設計,並於各水溝末端與橫向排水設施銜接處採用集水井銜接至下游之排水幹線或既有排水路,最後排放至滯洪池經調節洪峰後排放。上述之排水幹線除考量實際通水斷面需求外,均預留足夠之出水高度,並考量其設計流速大於最小之土砂沉積速度,可有效減少土石之淤積。 本計畫溝渠流速計算採用Manning公式計算,其公式如下: 式中 V=流速(m/sec) R=水力半徑(m) n=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