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联过难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引外联过难关

内引外联过难关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关,而课外文言文阅读则是难关中的难关,因为学生课堂上根本没学过,在试题中一遇到就产生畏难心理,不敢做,生怕答错了,所以很多学生干脆放弃这个6—8分的题。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攻克课外文言文阅读这个难关呢?经过苦思冥想和近两年的课内与课外的阅读训练以及测试检验,学生的答题率达到了94%,平均得分4—6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现将我们的基本做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集合大家的智慧,分工准备 我们语文组的7名老师在李主任的带领下,以“小课题研究” 为契机,达成了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逐项突破教学难点的共识。于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将“培养提高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申报为县级小课题,并且从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着手准备,制定训练目标,确定训练时间、训练方法与过程、检测方法、结题方式等。然后以《初中语文基础训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课外文言文阅读精讲精练》为主要训练材料,分工负责选文、制学案、出题、印刷、讲解、反馈、检测等具体工作。 2课内做好知识储备,奠定能力迁移的基础 在课内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强调理解识记“一字、两词、三句式”,为学生自能完成课外文言文阅读做好知识储备,即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 2.1“一字”,即让学生注意归纳每篇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如常见的“反”通“返”,“女”通“汝”,“亡”通“无”等。强调先指出通假字,然后再释义。 2.2“两词”,即实词和虚词。常见的实词有上百个,需下一定的工夫结合文句先理解后记忆。而常考的不过几十个,如:名词中的:布、意、国、师、妻子……,动词中的:发、举、兴、遗、为、伐、能、见、奔、谪、谓、言、语……,形容词中的:奇、异、怪、美、良、实、尖、锐、福、湍、洌、美、戚戚、卑鄙、鲜美……,代词:是、之、其、吾、余、尔、汝……。常考的虚词有:而、以、之、于、者、也、焉、哉、皆、悉、咸、偕、卒、乃、竟、遂…… 要求学生注意领会实词中的三种现象: 2.2.1一词多义。如:今亡亦死(逃跑)。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河曲智叟亡(无)以应。又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完成)则治臣之罪。 2.2.2古今异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劣)。 2.2.3词类活用。 A:名作动:影布(映照)石上陈胜王(当大王) B:名作状:狐(像狐狸一样)鸣呼曰 C:形作名:将军身披坚(坚固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 D:形作动,并且多“意动用法”:邑人奇(认为……奇异)之 E:使动用法:苦(使……苦)其心志,劳(使……劳)其筋骨。凄(使……凄凉)神寒(使……寒冷)骨 F:为动用法:等死,死(为……而死)国可乎? 2.3“三句式”,即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三种句式: 2.3.1判断句:陈涉者,阳城人也。 2.3.2省略句:(桃源人)见渔人,(桃源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3.3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在训练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背景法”、“联想法”、“猜读法”的学习方法 在师生合作口头翻译和书面检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上3种翻译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3.1背景法:一定要结合所给注释和作者的背景材料来翻译并理解,不能扔掉“这把开门的钥匙”,而硬想硬译。 3.2联想法:对于在课内学过的一些字词,要善于回顾联想它的意思,再一一代入句中检验,使上下句意思基本贯通。如《薛谭学讴》中“薛谭乃谢求反”,联想所学的“谢”是“道歉”,“反”是通假字“返”,返回,把句子译为:“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请求返回(继续学习)。” 3.3猜读法:对于个别回想不起来或不太熟悉的字词,则联系上下文大胆地猜测它的意思,运用翻译语句“留、舍、增、调、换”的方法,基本通顺完整即可,千万不能不做。如:《王冕僧寺夜读》中“冕小儿,恬若不知。”猜测“小儿”是“小孩”,而不是“小儿子”,“恬”应该是一种心情,“安然、毫不害怕的样子”,所以将句子译为:“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4形成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译文,一生主讲,随堂展示,人人总结收获”的学习模式 学案以短小有趣的文言小故事为主,事先由教师精选,大致分为:勤奋类、品行类、励志类、机辩类、成语类、文艺类、政事类等。将全班分为8—10个小组,每生从学案上选择承包一篇翻译,在课下小组合作读懂,随堂用5—8分钟讲解,然后大家提问,当堂自测。题型包括:字(词)释义、语句翻译、内容(人物和道理)理解三种。每周让学生口头说进步,说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