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pdfVIP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pdf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幸 。解学梅左蕾蕾 摘要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37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吸收能力在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其创新绩效关系中 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探讨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 的作用机理。具体而言,主要探究以下问题:第一,协 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 同创新网络的多维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是否有影响,影 明:(1)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响程度如何?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是否有影 系;(2)协同创新网络特征的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响,影响程度如何?第三,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 络同质性、网络强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 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应? 关系;(3)知识吸收能力在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创在理论上,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吸收能力纳入到企业协同 新绩效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创新网络研究中,探究其对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 关键词协同创新网络;知识吸收能力;创新绩效; 效的中介效应,这将突破以往的直接关系研究,将研究 中介效应 的层次推向深入。在实践上,本研究基于长三角12个 电子信息行业大规模的企业调研数据,针对目前我国企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2030)资助 业内部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从外部视角、协同创新网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的复杂性、技术创新 特征和知识吸收能力层面探索其解决方案,其研究结论 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技术的融合性加剧,单个企业的创新 对于提高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其创新绩效以及引导 能力日益受到挑战。由此,网络条件下的合作创新开始 区域创新政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趋于普遍化,企业开始通过契约关系、合作网络、社会 关系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联结 一、理论回顾 交互形成协同创新网络。…为了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外部 1.吸收能力的理论回顾 特有的资源,企业必须在保证自身资源开放性的同时不 在过去的20年里,知识吸收能力理论研究受到学 断吸收企业外部的知识。因此,知识吸收能力成为促进 者广泛关注。在战略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以及创新理论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领域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吸收能力的研究文献,【2】这些 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对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 文献主要集中于知识吸收能力对组织学习、知识共享、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作了相应研究。然 创新能力的构建以及企业绩效方面的影响。【3】‘‘吸收能力” 而,已有研究多是侧重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知识 吸收能力与其创新能力之间的直接影响,而不同的协同 次提出的,他们指出吸收能力概念的核心是对外部新知 创新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如何?知识吸收能力在 识价值识别的能力、消化知识的能力以及将新知识应用 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其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理(中 到商业终端的能力,【41这种划分为后续学者对知识吸收能 介或调节效应)如何?现有文献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探讨 和实证验证,而这些是目前亟需探索的问题。 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从外部转移过来的隐性知识并 因此,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将深入剖析知识 吸收、转化这些技术中的隐性知识使之应用到企业中的 47—56 47 NanI儡iBu甑nessReview2013.Vol16.No3.PP 能力。【51与前面学者提出的概念相比,该研究提出了知识 识交互和技术转移,更注重政府和制度环境在协同中的 吸收能力的新维度划分,增加了知识获取和知识转化的 作用,更强调创新行为的协同效应。 过程,既是对已有研究的补充,也为后续知识吸收能力 关于网络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Mitchell率先对网络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