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现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现状

环境监测现状;内容文;国外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国外对环境监测的认识和起步都很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 世纪 40 年代以自发监测为主,50 年代以被 动监测为主,60 年代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新技术开始出现。70 年代在环境学的指导下开始自主监测,在联合国环境 署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进行监 测。自从那时开始国外的环境监测慢慢步入正轨,建立了比较完整和正确的环境监测系统,20 世纪80 年代初,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和宏观生态监测系统,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遥感技术(RS) 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极大促进了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发展,实现了监测的实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国内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我国由于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致使对环境监测起步较晚。我国在20 世纪70 年代才开始这项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系统才慢慢 建立起来。在20 世纪70 年代,我国建立了各类和各级的环境监测系统 和环境监测站,80 年代各级监测站对一些环境进行监测,一直到今天, 我国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网络。;国外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分析;;1、监测环境因子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监测的环境因子较多, 主要包括大气、地表水、噪声、生态、固体废弃物、土壤、放射性、振动、电磁波、地面沉降、恶臭等。 2、监测手段方面 发达国家检测手段两个特点:一是仪表先进,二是自动化水平高。尤其是在大气、地表水、噪声及污染源监侧等方面, 自动化监控程度非常高, 基本上做到了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及传输, 并能用大型显示板自动显示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3、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种类方面 发达国家能够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多, 并且以有机污染物质为主 ,比如, 美国目前能够监测的各类污染物项目达1600多项。在地表水和废水监测中, 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有129种, 其中有机物质114种。空气和废气监测中, 优先控制的项目有189种, 其中有机污染物达174 种。我国这类监测项目不足200项。其中, 水质监测仅30多项项, 大气监测仅 10多项。(数据找不到最新的) ;4、监测分析仪器方面 发达国家在监测科研领域, 应用大型分析仪器较普遍, 比如发达国家在监测科研领域,应用大型分 析仪器较普遍,比如: GC-MS、HPLC- MS、FTIR、ICP-MS 、ICP-AES、 XRF等。(GC:气相色谱仪、MS:质谱、HPLC:高压液相色谱、FTIR: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ICP: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AES:原子发射光谱法、XRF:x射线荧光光谱法),我觉得在发达国家, 这类仪器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发展较快。由于此类仪器尚不能国产化, 所以在我国环境监测分析中的普及和应用尚待时日。 5、质量控制方面 发达国家已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开展了QA/QC工作。 6、监测科研领域方面 发达国家目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已从污染源排放变化规律和环境质量变化规律转向以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机制、“三致”有毒物质的痕量、超痕量分析及人体最舒适的环境质量标准等方面上来。 ;;我国环境监测取得的成绩;;环境监测的问题原因和思考;1 环境监测技术和能力相当薄弱 第一,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的预警应急能力还不完善, 对于一些突发的污染事故来讲, 缺少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以及流动监控能力, 很难达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要求。第二, 我国的环境监测人员业务水平较差, 业务知识面比较狭小, 知识结构过于老化, 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发展和 进行, 同时也很难解决面临的问题。 2 监测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监测的任务也日益繁重,而监测结果的好坏与监测仪器及设备的配置是保证环境监测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即使监测人员的技术再好,如果没有先进的仪器配合使用,也很难完成高质量的监测任务。 3 环境监测质量和检测技术方法有待提高 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轻环境监测的全程序质量管理,监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尚且薄弱。质量体系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另外,由于受仪器装备的开发和研制水平的限制,一些污染物尚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准确、定量、快速的分析方法。;人才匮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