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仿真再热器动态特性建模仿真论文.doc

电厂仿真再热器动态特性建模仿真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厂仿真再热器动态特性建模仿真论文

再热器动态特性建模与仿真O 仿真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厂循环热效率,控制汽轮机末级叶片的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大容量机末级叶片的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大容量 机组广泛采用中间再热循环。再热器出口蒸汽参数对汽轮机中、低压缸的做功能力和安全运行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建立较为准确的再热系统动态特性模型,对于指导机组运行、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曾对锅炉再热器模型做过。相关研究。张琴舜等【1】对核电站再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黄景涛等【2】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对再热汽温进行回归建模,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对象的数据模型。李旭等[3]依据再热器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参数,给出了再热器动态特性的简便计算公式,研究设计了再热汽温的控制系统。刘吉臻等[4]通过机制分析,提出了再热期望焓升的概念来反映单位流量再热蒸汽的吸热能力,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偏最小二乘建模,并结合现场数据对异常的再热器出口汽温进行了分析,依模型给出了再热汽温运行的优化方法。闻雪平等[51通过对电站锅炉再热器系统的分析,建立了对流换热式再热系统出口温度的动态计算模型,并利用某电厂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的运行数据进行了模型的仿真验证。Prieto等[6-7]建立了再热器三维热力动态模型,并利用某350MW机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上学者主要针对再热器出口温度进行了机理建模或数据建模,并未对出口蒸汽流量和压力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因此,对再热器的动态特性研究迫切需要一个内容全面的数学模型。笔者在借鉴前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600MW亚临界机组再热器的结构,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分别建立了水及水蒸气状态参数模型、压力一流量通道模型和焓一温通道模型。选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模型,并利用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证实了该模型能够描述再热器出口的主蒸汽流量、压力和温度的动态特性。 再热器结构原理图 再热器的结构示意图示于图 1 管内为加热蒸汽 ,管外为循环蒸汽。 通过 U 型管束用管内蒸汽加热循环蒸汽。 1研究对象简介 研究对象为大唐盘山电厂3号600 MW机组,该机组锅炉选用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HG一2023/17.6一YM4型锅炉,为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单炉膛、半露天Ⅱ型布置、全钢构架悬吊结构的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炉。在额定负荷工况下,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再热器为一种单相介质换热器,其换热面由许多管子并联而成,管外为热介质,管内为冷介质。本锅炉再热系统由墙式再热器、屏式再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组成。墙式再热器为低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冷壁上部的前墙和两侧墙的前部,直接吸收炉膛的辐射热;屏式再热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之后、折焰角的上方,吸收锅炉辐射传热和烟气的对流传热;末级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中,为对流式换热面,吸收烟气的对流传热;再热器进口导管上装有喷水减温器。再热器系统结构简图如 图1所示 在机组运行中再热气温受燃烧波动的影响较大.原设计调节手段为燃烧器摆角调节,但对切圆燃烧扰动较大,而且调节范围不足,存在较大延迟,一致性差,故采用喷水减温作为主要调节方式[4]。 2模型对象的假设 从整体出发,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实际锅炉的测点以及模型仿真速度,对再热器的运行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将墙式再热器、屏式再热器和末级再热器按流程顺序连成一再热器整体,并采用集中参数建模法[8]对其建模。简化的再热器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中:D为工质质量流量,kg/s;h为工质焓值,kJ/kg;P为工质压力,MPa;t为工质温度,℃;Q为再热器有效吸热量,包括炉膛辐射传热和烟气对流传热,kJ;下标spray表示喷水输入。 对再热器建模做了如下假设:由于喷水减温器体积较小,忽略减温器的动态特性;外部对再热器的传热是沿管长方向均匀分布的强制热流;将金属热容与工质合并考虑,假定受热面金属温度与工质温度同步变化;忽略烟气、管壁和工质之间的轴向传热,只考虑径向传热;以再热器出口参数为集中参数模型的代表参数。 3数学模型的建立 结合600 Mw亚临界机组再热器的结构,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压力一流量通道、焓一温通道两个子模型;根据电厂实测数据,用双线性拟合法拟合了一定范围内的水及水蒸气状态参数公式;针对再热器进口未安装流量测点和有效吸热量不可测问题,确定了再热器进口流量和有效吸热量计算公式。 3.1压力一流量通道模型 取整个再热器内的蒸汽作为分析对象,应用质量守恒方程的表达式为: 式中:V为再热器容积,m^3;ρ为蒸汽密度,kg/m^3。 根据工质的状态参数方程,可知密度p是压力P和温度t的二元函数,可得: 由于压力的动态变化远比温度的快,因此可忽略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