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性质和矿物材料-习题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物性质和矿物材料-习题集

矿物性质与矿物材料——习题集 1、体积电阻和体积电阻系数 电流通过绝缘体所碰到的阻力称作体积电阻。体积电阻系数等于电流通过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绝缘体的相对应的两面所产生的电阻。一般固体和液体绝缘材料的体积电阻系数约为108~1010Ω·cm至1016~1018Ω·cm。体积电阻越大,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 2、简述矿物材料研究内 以研究非金属矿物与岩石为对象,以研究矿物本身的应用为目的,以矿物的本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为依据,研究矿物的物化性质及其与成分、结构的关系和产生机理,探讨矿物性能的应用和优化,扩大应用领域,使矿物得到充分开发和应用。 =1.542A;键角:C-C-C=109°28′。 7、金刚石分类 金刚石根据其含氮量、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划分为I型、Ⅱ型和混合型三大类。 I型金刚石:含有一定量的氮(>1024原子/m3),对波长<330 nm的紫外辐射、7~10μm的红外辐射强烈吸收; Ia型:含氮较多(0.1~0.23%),是天然金刚石中最常见类型,约占天然金刚石总量的98%。它又可分为IaA和IaB型。 IaA型:所含的氮以双原子氮为主,还有聚合形式的氮,个别含单原子氮。其特征为:红外光谱出现由双原氮引起的1282cm-1吸收谱带,紫外为>270nm次吸收边,及N5~N8系。IaA型是最常见的金刚石类型,我国此型数量最多。 IaB型:所含的氮为多原子氮、片晶氮和三原子氮,以多原子氮为主,还含有数量不等的双原子氮,但无单原子氮。其特征为:多原子氮所引起的1175cm-1红外吸收,片晶氮引起的1370cm-1红外吸收,紫外N9系、N3系及260~280nm的线系。IaB也是较常见的金刚石类型。 Ib型:含有少量的氮,且主要是单原子氮。氮代碳出现一个未成对的电子,旋转于氮——碳之间,产生顺磁共振效应。因此,Ib型金刚石的特征是顺磁共振谱为单氮讯号,红外光谱为1130cm-1吸收带,紫外为>400nm的吸收边。 Ⅱ型金刚石:几乎不含氮(<0.001%,或<1024原子/m3=,透过紫外辐射至225 nm,对7~10μm的红外辐射不吸收。分Ⅱa型和Ⅱb型。 Ⅱa型:含氮极少。有良好的导热性。其特征是:红外光谱在1400~1100cm-1范围内几乎无吸收,紫外光谱为<230nm的基吸收边。 Ⅱb型:比Ⅱa 型含氮更低,几乎不含氮。它含微量硼(受主心),故为P型半导体。 混合型:一个金刚石晶体内,存在两种以上金刚石类型分区共存,而且在形貌图象上可见两者分区分布,这种金刚石称为混合型。 8、石墨晶体结构特点 层状结构:碳原子组成六方网层,根据层的叠置层序和重复周期分为两种类型: 2H型:两层为一个重复周期,即ABAB重复,a0=2.462A,c0=6.70A; 3R型:三层为一个重复周期,即ABCABC 重复,a0=2.46A,c0=10.06A。 层内原子间距1.42A,层间距3.35A。 层内原子作六方环状排列,碳原子为三配位,碳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s2p2,杂化作sp3,每个碳原子以一个s电子和两个p电子与其周围的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而另一个具有活动性的p电子则形成大π键,从而使晶体具有一定的金属性。 层内具有极强的结合力,层间巨大的间距形成弱键合作用,由此构成了石墨结构突出的特点,并决定了石墨许多特殊的性能。 9、石墨的分类 石墨的结晶状态影响到它的工艺性能。因此,工业上首先根据石墨的结晶程度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为晶质石墨,呈鳞片状或块状,晶体>0.001 mm(1μm),可用肉眼或显微镜辨识其晶形; 一类为隐晶质石墨,晶体细小,显微镜下难以辨识其晶形,又称无定形石墨或土状石墨。 10、叙述石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石墨的物化性能 巨大的层间距及弱键导致了石墨的片状形态和{0001}极完全解理、低硬度1~2(但垂直解理为3~5)、润滑、可塑、低密度(2.1~2.3g/cm3);晶格的金属性使石墨呈金属色(铁黑~钢灰)、金属光泽、不透明、良导电性和导热性;成分和坚强的结构层使石墨具有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等等。下面就石墨的几个主要工艺性能作一些具体说明。 耐高温性:石墨系碳的高温变体。它是目前已知的最耐高温的材料之一。它的熔点高达3850℃,于4500℃才气化。7000℃的超高温电弧下加热10秒钟,石墨的重量损失为0.8%,刚玉为6.9~13.7%,而极耐高温的金属12.9%。在2500℃时石墨的强度反而比室温时提高一倍。 导电和导热性能:石墨的导电性约为一般非金属的100倍,碳素钢的2倍,铝的3~3.5倍。若将石墨定向排列,加温、加压而制成定向石墨,其顺导电性约为反向导电性的1000倍,据此可制成各种半导体材料和高导电性材料。 石墨的导热性能超过了钢、铁、铝,且具异常导热性,即导热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极高的温度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