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生态绿地类型及植物选择.pdf
山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总158期 SHANDONGFORF_SIRYSCIENCEANDIF_℃HNOLOGY2.005.No.3
文章编号:1002—2724(2005)03—0082—02
城市生态绿地类型及植物选择
于永红1,李元忠2
(1.济南市园林职工学校,250002;2.济南绿园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生态环境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绿地植物的选
择对城市绿地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至关重要。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的类型和植物选择的原则。
关键词:生态;绿地类型;植物选择;景观;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18.55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生 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
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方面,生态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 1.1生态观光型模式
志。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基本消除环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导致了植物种
境公害,并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和鸟语花香的优美环 类分布的不同。在植物选择上一定要重视植物分布的地带
境,才能谈得上现代化。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 性原则,选择既适生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的树种。遵循地带性
林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市区内遍布公植被的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生态环境互补、互惠共生的生
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绿地点、 态学原理,科学配置人工植物群落,体现生态环境林的文化
线、面连接成片。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绿树遮掩,海滨、湖滨 特色和地方风韵。主要树种有垂柳、银杏、碧桃、杏树、紫薇、
和河流旁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白玉兰、广玉兰、七叶树、观赏竹、雪松、白皮松等形体优美、
生态环境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 花朵艳丽等观赏性强的树种。
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 林木栽植以群落组合为主,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植物
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构 结构一般控制为乔木(含竹类)与花灌木的比例为3:l,落叶
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增加城市森 树与常绿树的比例为3:1,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8:1,地
林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 被草坪覆盖率达85%以上。
城市。生态绿地植物的选择对城市绿地的景观效益、生态效 1.2生态保健型模式
益至关重要。 城市生态绿化实体有“城市的肺脏”之称,突出表现为吸
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据统计,每公倾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
1城市生态绿地的模式
城市生态绿地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它所处的位置及其所 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功能和某些树种分泌植物杀菌
承担的生态服务功能,其环境的营造要给人以亲近感和对环 素的生物特性,运用拟生造林学原理,配置生态保健型的人
境的认同感,植物的来源以实用性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配 工植物群落。主要树种配置有白皮松、罗汉松、大叶女贞、小
以已驯化多年的外来树种。在满足其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 叶女贞、丁香、合欢、悬铃木、臭椿、白杨、榆树等。
还要考虑它的乡土性、观赏性和文化性。城市生态绿地根据
收祸日期:2005—04—26
般的大众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 大量游客拥入一传统原住民社区,带来的金钱文化可能导致
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明显反差。 当地文化传统的商品化,文化传统转变为可供消费的商品,
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 此外外来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接触,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五章热模锻压力机.ppt VIP
- 拼搏初三,决胜中考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20190821合法合规催收承诺书.docx VIP
-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pptx VIP
- (正式版)D-L∕ 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ocx VIP
- 《显示技术原理》课件:液晶基础知识详解.ppt VIP
- 汉字练习字帖(可编辑打印).docx VIP
-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pptx VIP
- 2025湖北潜江市面向退役军人专项招聘教师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第三次公开招聘10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