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单元测试(鲁人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

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单元测试(鲁人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 单元测试(鲁人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囹圄(yǔ)  阏氏(yān zhī)  缧绁(léi) B.缑王(ɡōu) 且鞮侯(qiě dī)   槛阱(jiàn) C.着重(zhuó) 昆邪王(hún yé) 衰竭(jié) D.一旦(dàn) 倜傥(tì tǎnɡ) 黑黝黝(yǒu) 解析 B项“且”应读“jū dī”。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前扑后继 捋触须  深邃 恪守 B.苦思冥想 专心致至 亵渎 熨帖 C.死有余辜 绰有余裕 辐射 坍圮 D.矫揉造作 杀一儆百 癖好 宏亮 解析 A项扑—仆;B项至—志;D项宏—洪。 答案 C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聆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在唐诗宋词这座美的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 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 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 A. B. C. D. 解析 先唐诗,后宋词。既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又要注意和末句中“唐诗宋词”的照应。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津门两家企业同传捷报:在日本遭抢注的“狗不理”商标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狗不理”集团。 B.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C.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无法克敌制胜的。 D.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电力工人爬上数十米高的结满冰的铁塔,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电线上的冰坨。 解析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A.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B.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异种脏器的移植,除了技术问题外,还有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特别是畜间疾患在人间流行。 B.学校要健全保卫组织,充实保卫力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加强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C.玉树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于第一时间驰援灾区,为灾区群众搭建了数百顶临时帐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D.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能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断探索自身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 解析 A句子成分残缺,在“特别是畜间疾患在人间流行”后加“等问题”。B“提高”和“意识”不搭配。C不合逻辑,余震发生不能“防止”只能“防备”。 答案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