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植被覆盖度的照相法测算和其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
摘要
Coverage,简称VC)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同时,
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它又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而植
被覆盖度测量方法的改进以及测量精度的提高是各领域发展的需要。无论地表实测方法还是遥感相
关模型,都因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需求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SPoT图像信息提取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识别与监测研究”(编号:
提取的各种植被指数中,选取使用最为广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遥感植被指标:野外调
查与遥感成像时间准同步,累计20余天、行程数百公里,以亚米级精度的差分GPS获取几何控制点
和所有实测样方的经纬度数据;用植被覆盖度地表实测方法中最为精确的数码照相法,结合传统的
目估法,获取样方植被覆盖度:最后建立了不同卫星图像、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植被密度以及面向
全区(图)的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和精度检验,其精度都在80%以上。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如下:
l数据方面
通过艰苦细致的野外实测,获取了针对两种卫星图像的数百个样方实测数据,包括每一样方的植
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相片、中心点经纬度和相对位置、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以及用于几
何精校正的几何控制点数据:
2实测方法方面
自行设计并成功构建了以数码照相机和DGPS为核心的野外植被覆盖度信息采集系统(VCCS);
拍摄采样方法则根据不同卫星图像和植被状况,分别成功采用SPOT单层植被“5点法”、SPOT多层
植被“5对法”和ETM+样方植被“5区法”;对多层植被,建立了由“上、…下”两种植被覆盖
度推算样方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模型;每张植被覆盖度相片均采用垂直照相法拍摄;
3数字图像处理方面
根据数码相片中可见光波段的光谱特性,对垂直向上和垂直向下照相法获取的相片设计了不同的
决策树分类模型,实现相片植被覆盖度信息快速、准确的提取,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根据
样方中心点在像元中的位置差异。将样方分为A型、B型和C型,进行不同的“邻域”处理,有效
提高了样方一像元空间对应的准确性;
4模型方面
vc反演模型(AM模型)各若干种,其中SPOT图像叫模型,将植被按地域和组成结构分为矮草、灌
草、森林和农作物四种类型,建立了基于植被类型的非线性和线性相关模型各4个,下述几个非线性
模型的相关性优于线性模型(y=VC,x=NDvI,下同):
(酽=O.6636)
锈草 y=4.8253x2+2.0624x+0.3579
(R2=0.6356)
灌草 y一4.562x2+0.6899x+0.5546
(R2=0.7145)
森林 y一2.0652x2+0.4631x+0.8612
(R‘=0.7391)
农作物 y--1.4706x2+1.3582x+0.4734
对以下几种模型进行了应用和精度检验:
1)SPOT图像蹦模型
将SPOT样方数据按照植被覆盖度(密度)等级不同,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以下三
种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其总体精度为86.7045%:
(Rz=O.7120)
①稀疏植被 y一0.649x。+0.5616x+0.2762
Ill
②较密植被 y一0.5031x2+O.3788x+0.5578(R2=0.7437)
③很密植被 y=-O.1644x2+O.3397x+0.8661(R2=O.6851)
2)SPOT图像AM模型
即SPOT图像面向全图、无需图像分类的Vc提取模型。以SPOT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