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案及说课稿反思教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科学《地震》教案 军王小学 李月娥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 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 二、教与学的目标 科学探究 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 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 (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 学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 ①观察地震现象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 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②研究地震成因 学生猜测。 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 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展示) 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 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三)科学与生活 1、地震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 2、地震有什么好处吗?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 3、预防地震与正确避震 ①地震前兆 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学生汇报。 (1)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 (2)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 (课件展示)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 ②正确避震 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 (四)拓展活动 进行避震演习,教给学生紧急避震常识。 板书设计: 地震 形成 预测 自救 《地震》说课及教学反思 军王小学 李月娥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地震的形成。 2、知道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地震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地震”的现场图片。 2、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二)探究新知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地震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