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质为导向--.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本质为导向--

以本質為導向-- 蘇軾「以詩為詞」問題重探.doc 以本質為導向–– 蘇軾「以詩為詞」問題重探 林融嬋 摘要 「以詩為詞」幾乎是所有研究蘇詞者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然歷來研究者均 傾向論証蘇軾有否以詩為詞,但筆者以為,以詩為詞真正的問題,並不在以詩為 詞的行為本身,而在其毀譽參半的結果,亦即:兩極化的評論究竟從何而來?而 此兩極評論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在文學本質與文學研究之走向已有更新詮釋 與認知的當下,筆者試由詩、詞的分野出發,以傳統詩教理論為切點,重新探論 蘇軾詞作中以詩為詞所彰顯的問題和意義。 關鍵詞:蘇軾、以詩為詞、傳統詩教、作家自覺、書寫自由 91 文學前瞻第三期 一、前言 「以詩為詞」幾乎是所有研究蘇詞者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然歷來研究者均 傾向論証蘇軾有否以詩為詞,但筆者以為,以詩為詞真正的問題,並不在以詩為 詞的行為本身,而在其毀譽參半的結果,亦即:兩極化的評論究竟從何而來?而 此兩極評論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筆者以為,所謂「詩」、「詞」意義,其代表的 僅是文學外在形式的演變,而非文學本質的變異,然而在進一步考察二者意義 時,卻會發現詩詞之所以別,有相當原因是建立在詩詞對壘 (不僅止於外在形式) 的關係上,筆者認為這種莫名的對立關係與概念,是造成蘇詞評論兩極化的主 1 因,而傳統詩教中過份強調的「文人情懷 」或許就是使得「以詩為詞」造成傳 2 統詞學研究之困惑 的根源?因之,在文學本質與文學研究之走向已有更新詮釋 與認知的當下,筆者試由詩、詞的分野出發,以傳統詩教理論為切點,重新探論 蘇軾詞作中以詩為詞所彰顯的問題和意義。 二、傳統詩教與以詩為詞問題 (一)詩詞之別與傳統詩教理論關係 詞此一文體的發展,是繼詩而來的,而又因於其形式與所擅於表現的況味 與詩不同,所以其在文學史上的定位,與詩呈現出類似於「對恃」的特異關係, 例如詩「莊」則詞「媚」等,然而須先釐清的是,此樣的定位,基本上只是二元 解釋模式的應用,主要在方便人們了解其欲知之事,這與欲解「陽」則必說「陰」 1 指文㆟內心甚㉃是表現在行動和文㈻㆖的與儒家、道德、政治的難分難解。 2 所謂困惑是指文㈻史㆗的「正」「變」之爭,例如王世貞在其《藝苑 言》裡所言: 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少游、易安㉃矣,詞之正㊪也。溫韋豔而促,黃 ㈨精而險,長公麗而壯,幼安辯而奇,又其次也,詞之變體也。 此以晚唐㈤㈹,詞開始走向成熟為詞之基準,而言蘇詞乃詞之變體。另劉熙載於其《藝概•詞 曲概》㆗又論:太白《憶秦娥》聲情悲壯,晚唐㈤㈹唯趨婉麗,㉃東坡始能復古。後世論詞 者,或轉以東坡為變調,不知晚唐㈤㈹乃變調也。此以詞之始發為準則,提出了與蘇詞為變 體相對的看法。而此種正、變之論,歷來不知凡幾,著實成了詞㈻研究㆖㆒個難解的「認同」 問題,也進㆒步造就了「以詩為詞」的兩極評論。 92 以本質為導向-- 蘇軾「以詩為詞」問題重探.doc 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卻由於傳統詩教的影響,人們在解讀時,往往對這樣的事 實缺少應有的意識,而逕自將詩的莊與詞的媚添劃上「必然」框架,一旦脫離框 架則予以撻伐,蘇東坡的「以詩為詞」就是其中最顯著的一例。私以為這樣的行 動,就文學言,其立場是相當不穩固的,因之,在此筆者將先由詞的起源來說明 文學本質與文學形式二者間的不容混淆,再以傳統詩教為視角,追探中國文學之 所以可將詩、詞截然分化之因,之後究其缺失。 1 、詞的起源 詞的起源,眾說紛紜,大別之,有以下三種: (1)源於樂府詩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3 古樂府者,詩之旁行也;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 而王國維於〈戲曲考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